新冠疫情持续了近三年,作为一名疾控工作者,我们到底在做什么?

其实,本来根本没有想过要说这件事——

一个是因为很多工作涉及到保密内容,无法说;一个是因为这是本职工作,说多了的确怕被别人觉得“矫情”。

再者,说的平台无非也就是朋友圈,圈内都是“圈内人”,说给谁看呢?谁又不比谁辛苦呢?

此外,各种官媒,包括电视台、官方公众号、所在单位,也会进行相关宣传工作,对我们的工作内容、特别事迹进行宣传报道,有这些正规军在,该说的似乎也差不多了。

而且,我自己觉得每个个体的信息茧房是很严重的,你看不看的到,有时候在于你想不想看。

有时候自己的朋友圈已经转疯了的内容,别人也一无所知,到头来不过是卫生系统甚至是疾控系统的一场自嗨而已。

所以到了最后,似乎变得无话可说了。

为什么今天还是想说点什么呢?

原因是我一直关注的一位公号作者,在做了核酸采样志愿者之后发了一条朋友圈,说一上午冻的脚趾失去知觉,很辛苦。

实话说,第一眼看到我觉得颇为“矫情”,我心里想,这就叫辛苦了吗?那我们这些动辄一个多月不能回家,经常几天几夜不能睡的疾控人怎么说?

当然,我这个第一反应狭隘了,惭愧。

她的本意是通过她的视角,让大家观察到抗击疫情的另一个侧面;通过她讲述的辛苦,让大家看到更多工作人员的付出。切身的感受,没有对和错,真实的声音能带来更多的思考。

她说关于我们的工作细节,大家了解的还是太少。

“了解,才带来理解与共情,进一步带来参与、支持、合作、建设。”

她的这句话,让我觉得,我应该说点什么。

从何说起呢?

在疫情处置中,疾控中心参与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报告撰写、数据收集、疫情研判、密接人员判定、隔离点管理、跨区域协查、风险人员管控、环境采样和消毒杀毒、重点地区核酸采样、抗原抗体和核酸的实验室检测并出报告、病毒基因测序进行流行病学溯源……

这些文字,你可能既看不懂,也没耐心看,那么,在允许的范围内,看一些我和我同事记录的照片吧。

(部分照片来自朋友圈,侵删)

6771648682036559

出发去采样

79941648682036974

213疫情,苏州启用了核酸检测实验基地

72231648682037111

核酸检测基地24h运转

85351648682037513

工作人员临时休息的地方

6801648682037686

2月14日凌晨5点,宝时得仓库追踪物流一整夜之后,等待天亮

常常看到大家说为什么核酸要一大早做?为什么报告还不出来?为什么要半夜打电话问这问那?为什么要凌晨来拉人?

你不知道的是,出具一份核酸检测报告,要经历采样、送样、检测、信息上报一整个流程,尽早采样,才能保证当天出报告。

为此,我们社区和医院的采样人员凌晨四五点就要出发,寒风中站大半天;我们实验室的同事,24h排班日夜奋战,全套防护穿戴好,一进实验室就要4h起步。

大白穿在身上啊,比你想象的还要难受,听力、视力、行动都大大受限,日常简单的工作,难度不止加倍,如果天气热一点,很容易就会胸闷气短。

摘下口罩,脸上常是深深浅浅的沟壑;脱下手套,手指会被水汽泡的发白甚至脱皮。

61081648682037840

11301648682037908

当我们接到一份初筛阳性的报告,行动就开始了。

首先是要重新采样复核,十人混管阳,就要对这十人都进行重采,一通操作结束,复核结果出来的时候,通常都是半夜。

这时候流调员就要上场了,其实在初筛阳的时候调查就已经开始。

按照国家防控方案,围绕一个阳性病人或者无症状患者,我们要记住这几个时间节点:1-4-24。

什么意思呢?1小时出核心流调报告,4小时出初步流调报告,24小时出完整流调报告。

之所以时间要求这么高,是为了及时排查患者的行动轨迹,找出密切接触者和风险环境,以便及时管控。

这个工作等不到白天,基本都在深夜开展。我们要对这个病例前14天的行动轨迹做一个详尽的调查:什么时间,去了什么地方,接触了什么人,接触人的身份信息,接触的时间、距离、防护情况等等,每天24小时头尾相接不能有任何缺漏。

从核酸到调查管控,涉及到很多流程和环节,各个部门的信息不是完全通畅的。同一件事情可能会被反复追问细节,因此这份报告是动态实时更新的,完整的报告至少七八十页,如果关联人员名单多,甚至长达几百页。

患者会很抓狂,我非常理解,但是请相信我们也绝不想反复打扰你。体量如此之大,疏漏在所难免。请相信这些努力,都是为了保护更多的人。

这件事情,靠疾控一家是搞不定的,因此通常是“三公合作”。

哪三公呢?公卫、公安、工信。

·公卫通过电话做初步流调,大部分患者都是配合的,但也有部分极其不配合,说谎的、情绪激动的、沉默的、语言不通的,各种情况都有,这时候我们就要和患者进行面对面流调。

81648682038244

·工信通过手机定位、手机支付等记录进行轨迹补充。

·公安通过后台数据和监控视频锁定每个场景的接触情况,排查密接和次密。

这是一项特别繁琐耗时的工作,经常是一堆人对着监控屏幕盯得眼珠子瞪出来,来回寻找目标对象。当目标终于出现时,大家会不约而同的发出“哦~!”的惊叹。

这个环节如果患者记忆不清或者故意隐瞒,就算眼睛看瞎了也找不到,还得再回头去反复询问。

在流行病学调查进行的同时,我们会对相关人员进行风险判定,并由社区管控组实施相应的管控措施。也就是大家经常会看到的大白来“抓人”。

同时,我们也要对病例所到的环境进行环境采样、检测,并对环境进行终末消杀,保证环境的安全。

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我们还要对环境、物品、病例采样,进行病毒基因测序,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绘制传播链图,追踪溯源,找到发病的源头和传播脉络,才算有了交代。

每次疫情开始的前几天,是最紧张的时候,因为不知道敌人有多少,潜伏在哪里,只能加班加点排查,几天几夜不能休息是真的。当然后期有了兄弟城市、兄弟单位的支援,工作强度也会逐渐缓解。

37331648682039093

98701648682039251

经常性的熬夜和疫情的压力,身边也有不少人出现了身心问题。

90571648682039337

12351648682039405

这些都算是现场工作,在现场之外,我们还要参与新闻发布,上一轮疫情大家熟知的“不换衣服的领导”,就是我们中心的专家。

为什么不换衣服?因为这抹枣红色,是我们的工作服。

6671648682039717

“不换衣服”的领导

17631648682040001

这抹枣红色,是我们的工作服

我们也有专门的健康教育科和新媒体工作室,在各个媒体平台上向大众进行防疫宣传,比如我们中心的公众号【苏州疾控】,就经常进行防疫知识的健康科普。

53111648682040233

幕后的工作还包括咨询热线,日夜有人值班回答居民的相关咨询。

很多时候,电话咨询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只能成为一个发泄桶。

实际上疾控中心虽然参与疫情研判,提供技术支持,但是疫情防控的命令下达和发布、执行,均是由当地的疫情防控指挥部进行的,而健康码的操作单位在各个属地社区和公安部门,疾控无权也无法解答相关问题。

涉及到相关政策和管理、健康码的相关问题,第一时间应该咨询属地防控指挥部、12345和属地社区。

但是我也很明白大家的焦虑和难处,进退两难,无人可问,工作和生活停摆,换作我自己也是无措愤怒啊。

在本地没有病例的时候,疾控同样肩负着常态化防控任务。

2020年开始,我们就参与了入境人员的转运任务。2020年3月,我作为第一批接驳人员入驻昆山花桥专班。

此后,每月有同事驻点工作,基本都是工作一个月+隔离半个月的节奏。

28541648682040492

51651648682040556

在浦东机场接驳入境的同事

三年间,国内外的输入性病例从未间断,流调工作其实一直在进行;入境物流的物品采样、重点人群和环境的采样、实验室检测任务也从未停止。

其实,急性传染病防制只是疾控的工作内容之一,新冠也只是众多传染病中的一种。我们还承担着艾滋病、肺结核等慢性病传染病的监测和管理;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众多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空气、水的卫生检测和监测;职业场所和职业人群的健康管理和职业病的鉴定管理;食品卫生和学校卫生;疫苗的管理……

在2003年SARS之前,疾控中心前身卫生防疫站,那时候我们开玩笑形容自己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

新冠三年,非常态逐渐常态化,只要疫情紧张,烽火燃起,全员待命,随时到岗。

99361648682040645

苏州213疫情,正是周末,一声令下全员到岗

26201648682040854

3月9日苏州全域低风险,14日疫情又卷土重来

97101648682041009

深夜出发的同事们

29961648682041280

这两年的元宵节,我是这样度过的

2022年苏州213疫情的时候,我们中心为了保证疾控队伍的安全和稳定,也为了防止我们给外界带去风险,实行全员闭环管理。

什么意思?所有人员统一住在专用酒店,两点一线,隔绝与外界的接触。

从2月14日到3月8日,从情人节到妇女节,我们将近一个月时间没有回过家。

3月9日苏州全域低风险,开环回家,照常上班,过完一个周末,疫情又起。

从3月14日起,我们又开始驻点支援区县,闭环工作。

什么时候能回家?等这波疫情动态清零的时候。

最难的不是工作的辛苦,是云养娃的焦虑。学校不能开学,家里的孩子要依靠另一半和老人带。网课上的鸡飞狗跳,有些同事夫妻两个都在卫生系统,小孩子甚至只能一个人在家里。

15711648682041438

30461648682041594

各家情况不同,全靠家属支持,心累的时候,也会说些丧气话

72021648682041751

家有宠物的医生,要进入闭环的时候就只能求助

说了这么多,也绝不是觉得自己做了多了不起的事。而是想通过我的角度,让大家多了解一点我们的工作细节。

抗疫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通力合作。疾控人只是其中的一块积木,从政府到社区,大家都拼尽全力。

这个拼图上,也包括了每一个你我他。出行总是要出示绿码,带星要做核酸,遇上病例还要被管控十四天失去自由,万一自己成了病例,更是连生活隐私都要失去。餐饮、文旅、酒店等熬不过三年寒冬,相继倒闭,工人不能流动,工厂无人做工,订单相继被退,各行各业都在为疫情承受着压力。我知道,真的很难。

但是,疫情就是如此,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配合防疫政策,让每一个抗疫的环节,走的更顺畅一点,工作量都减小一点。此外,做好自己的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十大症状,立刻就医。

阳春三月,又到了苏州一年最美的时节,花都开好了。

家门口的樱花与电车,想去看的第三年了,可惜今年的花期看来又要错过了。

76441648682042115

来自视频号:骑水鸟的维生素

22561648682042367

没想到啊,今年的赏樱,是在做流调的路上完成的

97591648682042731

驻点派出所,所里的两株玉兰也开的热热闹闹

前两天姑苏城雨中做核酸,花与伞的美景刷屏朋友圈。现实是寒风刺骨,满地泥泞, 采样的和被采样的都凄风苦雨。但或许,只有在疫情的罅隙中努力感知春天的到来,感知生活中点滴不经意的美与善,才能攒到足够的力气支撑我们继续拼搏,努力的生活。

37791648682042868

42741648682043091

16851648682043300

只是希望,这几天的大雨不会把花儿都打落。

春天啊,你慢慢走。

待到动态清零时,我们再来把酒看花,共赏人间四月。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