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昌吉林业和草原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和昌吉市北部荒漠生态区3个国家公益林管护站工作人员的长期巡护与观察,根据黄羊活动轨迹、蹄印、粪便等情况分析:昌吉市北部荒漠生态区的156.86万亩国家公益林里有数百只黄羊在此繁衍生息,目前种群稳定、状态良好。

近日,记者跟随昌吉市北部荒漠生态区榆树沟中心管护站的护林员在万亩原始梭梭林里看到数只黄羊排着队穿梭在梭梭林里,时而撒欢奔跑,时而追逐打闹,时而停留觅食,非常可爱!

榆树沟镇牧业村牧民努尔波拉提·马合买提全家以放牧为生,世代生活在这里。他告诉记者,近年来,北部荒漠持续实施退耕还林项目,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这里的风沙越来越少了,植被越来越绿了,野生动物越来越多了。

黄羊别名黄羚、蒙古原羚、蒙古瞪羚、蒙古羚等,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新疆、甘肃、青海等地,以及蒙古国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以数头或数十头为群,冬季往往结成大群。一般栖息于山间平地和半荒漠地带,以莎草科、禾本科及其他沙生植物为食,一般在春季和秋季进行大规模迁移。

据了解,昌吉市北部荒漠生态区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东至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兵团第六师103团,南至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兵团第六师共青团,西至呼图壁县、兵团第六师105团,北至阿勒泰地区福海县,东西宽34千米,南北长120千米,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420万亩,林地总面积263.71万亩,国家公益林面积156.86万亩。主要植被为胡杨、白梭梭、柽柳、琵琶柴等乔灌木及草类。辖区内有老龙河森林公园和北沙窝沙漠公园2个国家公园。

近年来,昌吉市持续加大北部荒漠生态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利用5年的时间,先后投入3.62亿元各类项目资金,对北部荒漠生态区173家农场的20.5万亩农用地进行了收回,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退耕封育等项目,人工种植梭梭面积达到14.1万亩。目前,北部荒漠生态区内灌木林地覆盖度由10%提高到40%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3259.33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1.91%,吸引了黄羊、狐狸、狼、猎隼、斑鸠等众多野生动物出没。

昌吉市北部荒漠生态区榆树沟中心管护站护林员阿合桌力·霍森说,经过我们这段时间的巡护与观察,我们昌吉市北部荒漠生态区黄羊种群常年保持在500只左右。今年管护站看到的黄羊最多的时候有50到60只,主要以母羊和幼崽居多,还有少量的公羊,证明这些黄羊的种群稳定,状态良好。今后要加大对黄羊的观测、保护和救助力度,让他们在这里健康的繁衍生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