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夏训武

前几天,炎热的天气突然转凉, 乐坏了陈明亮。他请来了邻居帮忙,将一吨标准小龙虾分拣、装箱、上车,外销深圳。更让他惬意的是,龙虾还在家里,外面的货款已到他的银行卡上。

在南县,陈明亮不是第一个尝试稻田套养龙虾的农民,却是成功的典型之一。在青树嘴镇八一村,他养虾已有18年历史,养殖规模从最初小打小闹的10多亩,到今年的近300亩,产值也由当年的几万元,到今年的至少150万元。

虾稻共生是指利用稻田种一季中稻,期间养两季虾的种养模式。八一村处于湖垸低洼处,以前一直以一季稻为主,遇雨水涝渍,常有失收。早些年,当村里有人从湖北学来稻田养龙虾技术时,被大家沦为笑谈。同村村民汤正春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汤正春当年从捕捞者手上,低价收来上千斤小龙虾放养在稻田里。当时,只会作田的陈明亮也是看客之一。当第一年、第二年,看到汤正春以三、五元一斤收来的小龙虾,以十元、十几元一斤的价格被小贩哄抢去了之后,看客们坐不住了。于是,在南县,从八一村开始,龙虾养殖从几亩面积,到今年的上千亩面积,到全镇的五千亩面积,养小龙虾渐成气候。

陈明亮介绍,小龙虾是经济型淡水虾种,食性杂而广。南县地处洞庭腹地,河沟纵横,低洼地众多,螺、蚌、麸皮、南瓜等资源多,饲料丰富、成本较低,养殖小龙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最为可贵的,小龙虾出售后,再种一季水稻,因稻田无农药,且施有机肥,结出的稻米成了无公害的绿色大米。一斤大米可以卖到了十几二十元。

八一村养虾,富了一方人。同时,还辐射到了周边乡镇。

茅草街镇鸿雁村7组村民张顺祥,原来一直在外打工,去年返乡时,听说八一村陈明亮养虾致富,他上门学艺,随即回村流转了270亩低洼田,投入60万元作改造,引种放养,今年不但赚回了全部投资,还有纯利润20万元以上。明年,他计划再租200亩稻田,将规模做得更大。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