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竹栽培技术 玉竹为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 druce」 的干燥根茎。 具养阴、 润燥、 生津止咳之功能。 主产河南、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四川等省亦产。 (-)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株高 30-60 厘米。 根茎地下横生, 呈压扁状圆柱形, 表皮黄白色, 断面粉黄色。 茎单一, 上部稍斜, 具纵棱, 光滑无毛, 绿色。 叶互生, 叶片椭圆形, 先端钝尖, 基部楔形, 全缘, 上面绿色, 下面粉绿色。 花 l-3 朵, 腋生, 花梗俯垂, 绿白色; 花被简状, 顶端6 裂, 裂片卵圆形; 雄蕊 6, 着生于花被筒中部; 子房上位。 浆果球形, 成熟时暗紫色。 种子卵圆形, 黄褐色, 无光泽。 花期 5 一 7 月, 果期 7-9 月。 (二) 生长习性 玉竹对环境条件适应性较强, 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 但宜生长在湿润的地方。 一般温度在 9-13℃, 根茎出苗, 18-22℃时现蕾开花, 19-25℃地下根茎增粗。 种子上胚轴有休眠特性, 低温能解除其休眠, 胚后熟需25℃80 天以上才能完成。 故要使种子正常、 快速发育, 必须先将种子置 25℃条件后熟 80-100 天, 然后置 0-5℃条件下 1 个月左右。

再移至室温下, 就可正常发芽。 但生产上一般不用种子繁殖。 种子寿命为 2 年。 (三) 栽培技术 1. 选地、 整地 宜选择上层深厚、 排水良好、 向阳的微酸性砂壤土, 深翻 30 厘米以上, 同时每亩施入农家肥 3000-4000 千克作基肥, 整细耙平, 作成宽 1. 3厘米的高畦。 2. 繁殖方法 用地下根茎繁殖。 (1) 种茎选择 于秋季收获时,选当年生长的肥大、 黄白色根芽留作种用。 随挖、 随选、 随种, 若遇天气变化不能下种时, 必须将根芽摊放在室内背风阴凉处。 一般每亩用种茎 200-300 千克。 (2) 栽种方法 一般在 10 月上旬至 10 月下旬, 选阴天或晴天栽种, 裁时在畦上按行距 30 厘米开 15 厘米深的沟, 然后将种茎按株距 15 厘米左右平排在沟里, 随即盖上腐熟粪肥, 再盖一层细士至与畦面齐平。 3. 田间管理 (1) 中耕除草 栽后当年不出苗, 翌春出苗后, 及时除草, 第一次可用手拔或浅锄, 以免锄伤嫩芽, 以后应保持上面无杂草。 第三年根茎已密布地表层, 只宜用手拔除杂草。 (2) 追肥 栽后当年冬季, 在行间开浅沟, 每亩施人畜肥 800-1000 千克, 然后盖土过冬, 第二年苗高 7-10 厘米时, 再施肥 1 次。

至冬季倒苗后, 在行间浅松表上, 撒施腐熟干肥(牛粪、 土杂堆肥等) 1 层, 培土 7-10 厘米, 如加盖青草或枯枝落叶则更佳。 第三年春季出苗后, 施入人粪水每亩 1500-2000 千克。 施后培土。 4. 病虫害防治 (1) 灰斑病 5-6 月发生, 为害叶片。 可用 1∶ 1. 5∶ 300 的波尔多液喷雾防治。 (2)锈病 5-7 月发生, 为害叶片。 可用 25%粉锈宁 l000 倍液喷雾防治。 此外,尚有蛴螬、 地老虎等地下害虫为害嫩苗和根茎。 (四) 采收与加工 一般于栽后 2-3 年, 于 8 月中旬采挖。 选雨后晴天、 土壤稍干时, 用刀齐地将茎叶割去, 然后用齿耙顺行挖根, 抖去泥沙, 按大小分级, 放在阳光下暴晒 3-4 天,至外表变软, 有黏液渗出时, 置竹篓中轻轻撞击根毛和泥沙, 继续晾晒至由白变黄时, 用手搓擦或两脚反复踩揉, 如此反复数次, 至柔软光滑、 无硬心、 色黄白时, 晒干即可。 也可将鲜玉竹用蒸笼蒸透, 随后边晒边揉, 反复多次, 直至软而透明时, 再晒干。 专利查询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