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师节前夕,崇明区实验中学地理教师宋赛萍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上海市特级教师”荣誉称号,这是基础教育教师里的最高荣誉,每3年评选1次。

优质课老师经验分享稿_优质课总结发言稿_优质课个人经验材料写什么

宋赛萍

1990年,宋赛萍从上海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被分配到崇明建设中学任教,两年后调入崇明实验中学。任教的33年里,她一直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勇于挑战自我,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深耕“生本课堂”(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悉心指导青年教师,曾获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一等奖、上海市农村学校优秀教学工作君远奖一等奖、市优秀双语教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崇明区瀛洲名师等荣誉。

她的课,学生爱学、好问、能悟

作为一名老师,如何把知识更好地传递给学生,让课堂既干货满满又充满趣味,宋赛萍一直在琢磨,“一堂出彩的课堂,不是一讲到底,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一直以来,宋赛萍勤于钻研教材,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活动。

优质课老师经验分享稿_优质课个人经验材料写什么_优质课总结发言稿

“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才更好。”宋赛萍举例说,自己在执教九年级跨学科教学《茶叶探秘》一课时,从《青藏高原地区》的视频片段“茶马古道”引入主题,配上生动的插图和有趣的故事,这堂充满活力的课堂非常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学们,结合地形图,茶马古道会经过哪几条大河?”“古代马帮运送茶叶到西藏地区会遇到哪些困难?”“为什么茶对藏民如此重要?”随着课堂的不断推进,宋赛萍抛出一个个问题,学生们一条条接招。一节课下来,陌生的知识点在脑海中勾勒出清晰脉络。

宋赛萍告诉记者,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多领域知识和多方面能力的调动,所以在教学上,她会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情景创设、案例分析,让地理学习“接地气”,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优质课总结发言稿_优质课老师经验分享稿_优质课个人经验材料写什么

“动手”学地理也是宋赛萍教课的手段之一。在学习六年级地理第二学期《世界的地形》时,她会让孩子们用彩泥捏出五种地形模型,挑选一个学过的国家,为其制作地形模型并描述其地形特点,制作完成后以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进行展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一节好课就是要让学生爱学、好问、能悟,让学生由生疑、好奇,到激活求知欲和探究欲。”宋赛萍说。

实践证明,从教多年来,宋赛萍所带班级的地理学业考成绩始终处于区、校的前列。

当然,知识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还需要去探索与实践。今年暑假,宋赛萍带领学生们到崇明湿地进行自然探秘。学生们通过仔细观察,详细记录,分析结果,加深了对家乡地貌、植被、气候的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另外,她还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参加上海市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地球小博士”全国科技大赛等国家级和市级比赛,均取得优异名次。

教好课,离不开自我提升

一名优秀教师,如何能教好课?这离不开自我提升和考察锻炼。对宋赛萍来说,外出学习是最好的待遇,专业培训是最好的福利。

多年来,宋赛萍参与了各级各类的培训,可谓收获满满。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宋赛萍成为了上海市普教系统第二、四期“双名工程”(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学员。在这期间,她接受了导师的悉心指导,对于如何上好优质课、开展教学论坛、编撰读图活动设计等多方面有了深入的学习,并拥有多次服务于市级地理学科教学建设的经验。

优质课个人经验材料写什么_优质课老师经验分享稿_优质课总结发言稿

宋赛萍十分重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作为一名地理教师,除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才能把课堂引向生动。在“双名工程”期间,她参加了“大地之鹰”野外考察活动。野外考察首选的就是把教材中、教学中经常涉及到的地理事物作为考察的目标。

一次考察,她来到了黄土高原,原本课本中提及的浑浊黄河水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源在慢慢变清,绿色植被也在生长。”在黄河流域多处,宋赛萍拿着透明水瓶采样,记录水质沉淀,并用手机拍下全过程。“这些都是珍贵的教学素材,对于上课和教材的修改都有着相当大的意义。”宋赛萍说,自己还有幸赴青海、新疆、华中山地等地考察,不仅拓展了视野,还提升了专业水平。

优质课老师经验分享稿_优质课个人经验材料写什么_优质课总结发言稿

为了能够快速成长,宋赛萍总是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从双语教学到信息技术使用,再到乡土课程开发及教学实施等,最终形成了“生本课堂”的教学特色。而她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湖北省》课堂教学实录获2018年度“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等国家级奖项8项;《走进实中》校园地理课程评选一等奖等市级奖项共8项。另外,宋赛萍在《地理教学》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近15篇,出版了个人专著1本、参与编写书籍4本,立项市、区级课题8项,还开发市、区级课程7门。

遇见你,是年轻教师最大的幸福

骨干教师、教学标兵、学科带头人、瀛洲名师……2003年开始,宋赛萍一路拾级而上,最让同行敬佩的不仅是她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还有无私的带教。

优质课个人经验材料写什么_优质课总结发言稿_优质课老师经验分享稿

2020年,宋赛萍有幸被推荐为上海市“空中课堂”教师,拍摄沪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河流和湖泊》4节课。在2个月的筹备期间,她不分昼夜,查阅参考很多资料,一字一句地修改脚本、课件,前后共改了8稿。为了能讲好课,她在夜深人静时,反复进行演练试讲,抓住每个可以提升的细节。最终,她的课被市教研室检验通过,并于11月成功上线。

宋赛萍深知,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香满园。她还不遗余力地指导年轻教师,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帮助他们更快成长。自从她担任兼职教研员,成立了“崇明区跨学科工作室”后,不仅策划高质量的教学研讨,搭建教师展示平台,还要求每位教师学习、理解、实践“生本课堂”教学,每节课后撰写教学反思,并激励他们参与各级各类教学评比。她甚至抽出休息时间,指导年轻教师上精品课,对于课堂中语言停顿、排版制作、内容补充等细节方面的调整,都给予了详细指导。

优质课总结发言稿_优质课老师经验分享稿_优质课个人经验材料写什么

“成长路上遇见这样的好师傅,是我们年轻教师最大的幸福”。在很多年轻教师的心中,宋赛萍就像是一根定海神针,任何疑难都能在她那儿得到解答。每次教研,每次听课,每次讨论,每次交流都能让年轻教师受益匪浅。宋赛萍认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无私“传帮带”给年轻教师,是一份理所当然的责任。同时,她也为年轻教师能在工作上有所进步而高兴和欣慰。目前,已有多位青年教师在她的指引下,获得区级以上奖项多项。

宋赛萍说,任教33年来,长途跋涉,一路艰辛,但沿途都有风景,内心依然狂热。这次获得“上海市特级教师”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她会将“特级教师”作为起点,继续奋斗学习不止步,与区、市、全国的教育工作者一起共学共研,为教育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

记者:石思嫣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