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兮归来漫蒹葭小说免费阅读(东汉后到南北朝的民间世俗)

醒来惊觉不是梦,眉间皱纹又一重。想不到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想起去年冬天母亲还在我们身边,今年竟是阴阳永隔,再难睹母亲音容。

去年母亲刚到头七时,请来的先生告诉我们:这一天儿女们要给母亲烧架梯子,摆上供果和水,她要回家看看亲人,然后就要永远地离开,去寻找她的往生世界了。

我查了百度,上面写“做七”习俗来源于生缘说,是在佛教传至东汉后到南北朝的这段时期内形成的一种民间习俗。

佛家认为,人生有六道流转,当一个人死去尚未往生之时,处在一个“中阴身”时期,要去阴间寻求生缘,因此以七日为一期,如果七日结束而仍未找到生缘,就要再延续七日,等第七七四十九日时,一定会找到一个生处(见《瑜珈论》)。

因此,家人们要在这七七之时,举行七次超度和祭奠。

从此,后世就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做七”习俗,即在亲人离开的七天的时侯,提前为其魂魄预备供品水酒香烛等一应物品,等其回家看看,这之间家人们必须回避,或外出散步或躲进被窝内睡觉,以免死去的亲人魂魄见到家人会牵挂不已,阻碍他去投胎转世。

当然,这个习俗愈传愈具象化,认为人死后魂魄会在“头七”前四处飘荡,到了“头七”当天的子时回家,家人须在家中烟囱下烧一个纸梯,以让魂魄顺着这趟“天梯”去到天上。

不管这习俗是真是假,我倒更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希望母亲的魂魄真能回到家中来看一看,然后放心地离去,从此不再牵挂我们,好好地去往她的往生世界,寻找到快乐和幸福。

那天晚上,我们一起动手把白天准备好的纸梯、香烛和水碗以及供果都准备好,把厨房平台清理出来,用干净的盘子装上苹果香蕉等贡品,姐姐端一碗水放在窗台上说:一会母亲回来不知道会不会口渴,会不会喝这水!

哥哥点上了香烛,我们动手焚掉了准备好的纸梯和纸钱。在烟雾缭绕中,我们轻声地告诉母亲:家里都很好,您放心地走吧,请您保估孩子们都平平安安,健康幸福。您这么多年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给了我们平静温暖的生活,您也承受了很多痛苦和磨难,现在就不要再惦念我们了。从父亲去世后,您一直漂无所依,居无定所,您受了最多的苦,却给了我们最多的爱,我们会永远想念您,永远怀念您。看着纸钱渐渐熄灭,我们打开阳台的门窗,然后依依不舍地穿上外套来到外面,以给母亲留个空间,让她回家来看看。

外面夜色清凉,庭院里地上的积雪映衬着周围的景物,呈现出一种淡淡的青色,有微风拂过,枯干的树木和枝干上的残叶发出微弱的飒飒声。路上行人稀少,临街几家店铺门口的霓虹灯箱闪着七彩的光芒,时有亮着车灯的小车驶过,车灯光将路两旁的积雪照得晶莹闪亮。此时正是北方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晚间的温度比白天还要低很多,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此时都在自己温暖明亮的家中,享受着天伦之乐。

姐姐说:“妈妈回来最好能多呆一会吧,好好看看家,以后就再也看不见了。”我的眼睛顿时一热,我想起那年父亲去世,也是头七的日子,母亲亲自动手给父亲扎梯子,晚间月亮升起来后,拿到烟囱下面烧掉。母亲看着慢慢燃烬的纸梯和纸钱对我说:人活着没有日子,死后就有日子了。没想到说这话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

嫂子说:是啊,人一死,活人就一天一天地数着日子过了。姐夫说:妈这么大年纪了,身体日渐衰弱,不能吃不能喝又不能动,真是太痛苦了,走了就能解脱了,还能和父亲团聚,她终于也能享享福,不再孤独了。

我们心里都明白,卧床一年多的母亲,身体状况已经每况愈下,躺在床上翻身需要人帮忙,吃饭要人帮忙,这种痛苦不是别人能够体会的,而她最大的痛苦还是孤独。父亲走后,我们都上班不在家,她一个守着空旷的家,四周的空气都是冷清的,她每天最大的愿望就是盼我们回家。但是即使这样,我们仍盼望她好好活着,能听到我们说话,能看到我们的身影,而我们也能感受到她默默的关心与慈爱。如今母亲已离我们远去,不知道她在另一个世界是不是孤单寂寞,不知道是否能与父亲团圆,不知道是不是从此就能过上幸福平安永远没有疾病痛苦的日子。但这一切都是未知,更不知道她是否吃的好穿的暖,也不知道她是不是还有病痛还有不舍与牵挂,让我们怎能不惦记不想念?

市政广场边上的路灯发出昏黄的光芒,四周草木葱郁,幽深而又宁静,好像里面藏着多少秘密,或是藏着千军万马,也仿佛是那些准备回家的魂魄在此游荡。我不知道母亲是不是已经回到家中看过了,是不是已经离开,今天我才真切地感受到,母亲已经真真地离开了们,而她到此时也才真正地意识到自己已不在人间了吧?八十多年的人生之路,母亲平平淡淡地走过,虽没有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虽然历尽艰辛与苦楚,但是儿女双全平安顺利,人的一生如此也算是圆满了吧?只是这一种简单而充实的幸福,如今也已离我们远去了。

我们穿过市政广场,穿过长街上的隔离带,走回到小区门口,远远地看见自家窗厨房的灯光从阳台的窗户照射出来。阳台的窗户开着一小道缝儿,不断有白色的雾气从窗口内流出来,那是屋内的热气与窗外的冷空气交流碰撞形成的空气对流。我热切地望着那个窗口,依稀中仿佛看见母亲的身影正站在窗前默默地望着我们,就像她每天中午或傍晚时分,安静地站在阳台上,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小区门口,盼着我下班回来;或者我偶尔外出应酬回来晚了,她担心得睡不着觉,就会执拗地站在阳台上等我回来。

可是再仔细看去,阳台上空空荡荡的,那里没有我熟悉的母亲的身影,我的心一下子变得空落落的,没有依托。也许那个瘦弱孤单的身影今天就能出现在我的梦里,而以后我也只能与她在梦中相见,在人世间再也不能与她相逢!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何等的苍凉,何等的失悔。如果上帝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宁愿每天都守在她身旁,一直陪着她到地老天荒,永远不分离。

母亲,此时我真想能再看一看您慈祥的笑容,再亲一亲您瘦弱的脸庞,再摸一摸您瘦骨嶙峋的双手。

魂兮归来!

魂兮归来漫蒹葭小说免费阅读(东汉后到南北朝的民间世俗)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