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泉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五大任务”为统领,以“五大经济”为抓手,立足察右前旗“五区一带一轴”产业布局,积极争取过渡期内帮扶政策,坚持全镇特色产业发展与农牧民收入增长相互促进,铆足干劲,全面开启全镇乡村振兴新征程。
抢抓“肉牛扩群倍增”机遇,依托全旗现代化养殖聚集区打造促进全镇肉牛养殖发展。2021年起,察右前旗不断加大衔接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六大行动”提质增效,在“肉牛扩群倍增”方面,先后投入2亿元衔接资金、京蒙资金、旗级整合资金在平地泉镇建设了屠宰冷链加工中心、活畜交易市场、万头肉牛育肥基地等,全力支持肉牛产业的全链条打造,形成了“现代化养殖聚集区”。平地泉镇发挥“牛镇长”指导带动作用,培养了一批本土“牛经纪人”,依托“现代化养殖聚集区”和“肉牛扩群倍增”11条利益联结措施,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积极推动全镇肉牛养殖发展,紧紧围绕“购牛补贴”、“金融扶持”、“养殖保险”、“饲草补贴”等政策辐射带动镇西片区7个嘎查村,通过“企业+集体经济+农户”合作模式,“做牛生意”、“发牛财”,让集体经济真正“牛”了起来。同时依托龙头企业指导养殖户种植青玉米,建设青储池,实现“以种促养,种养结合”的“粮改饲”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绿色、生态、循环的养殖路。通过努力,平地泉镇已实现全年肉牛存栏量4500头,完成了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提升,有效推动了全镇肉牛养殖业发展,带动了养殖户增收。
打造“蒸藜炊黍饷东菑”体验,发展特色农文旅产业。近年来,平地泉镇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方向,以乡村特色资源为依托,结合新农村建设,通过加大衔接资金、京蒙资金、奖补资金、土地计提资金以及村集体经济资金整合使用力度,撬动大量社会资本涌入乡村投资发展特色旅游、民宿等产业,打造乡村特色景点,帮助村民创收增收。平地泉镇南村紧邻中心城区,是典型的城郊村,适合发展乡村旅游。南村以入选自治区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为契机,建成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研学实践基地、玉米迷宫、小蜜蜂市民农园、酒吧街、野炊营地、采摘园区、儿童戏水音乐烧烤营地等项目;并利用村内闲置房屋,打造乡村式家庭旅馆,使村民在家门口当房东、搞服务、增收入.并通过“龙头企业+集体经济+村民”的形式,建立具有特色的民宿品牌“南舍南芬”,品牌打造助推了南村的民宿发展形成规模。现在南村最高峰日均游客接待量3000人以上,全村70%以上常住人口参与到旅游服务中,南村2022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95万元,增收致富途经得到了进一步拓宽。
传承“一勤天下无难事”精神,拓宽务工渠道稳就业。近年来,平地泉镇紧紧围绕乌兰察布市“头雁工程”这一书记项目,强化党建引领,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立足区位优势,充分依托平一村镇中村这一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做好本村“土特产”文章,通过“支部引领+就业服务”的方式,统筹谋划积极作为,积极拓宽就业新路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拓宽平地泉镇村民就业渠道,增加镇域内劳动收入,2023年8月,平地泉镇举办了“稳就业促增收 平一村委会专场招聘会”。招聘会筛选了平地泉镇周边门槛比较低、待遇比较好,又能解决食宿的岗位的35家用工企业,现场提供了70余种岗位类别,300余个岗位。招聘会为平一村及周边村劳动力和为用人单位之间搭建了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平台,同时也为监测帮扶对象、返乡人员、高校毕业生等人群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就业帮扶措施有效促进了全镇务工人员增收,平地泉镇通过拓宽务工渠道可实现务工人员年收入增长3-5万元。
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理念,多措促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多年来,平地泉镇坚持落实脱贫人口激励奖励机制,充分调动脱贫人口自主增收积极性,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通过落实察右前旗脱贫人口生产经营激励奖励办法,对全镇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和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帮扶对象实行奖补政策,以点带面,引导脱贫人口摒弃了“等靠要”思想,变“要我富”为“我要富”。平地泉镇分别在种植业、养殖业、务工就业等方面落实了奖补政策,并通过生产激励奖补发放有效促进脱贫户和监测帮扶对象增收。2022年共向全镇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和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帮扶对象324户发放生产激励奖补资金44万元,直接带动享受此政策脱贫人口及监测帮扶对象每户增收750元-2000元。
“青山隐隐水迢迢,绿洲无边草莽莽”。如今的平地泉已良田万亩,牛羊成群,大棚种植瓜果飘香,雪落宁静春耕繁忙。未来,平地泉镇将继续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带领全镇农牧民昂首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