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在ESG信息披露时进行‘装饰’,夸大绿色数据,就能获得治理层和投资者的青睐。”有业内人士近日向笔者透露了ESG信息披露的“致富经”,“迎合ESG评级机构的偏好获得更高评级,就能完成新的融资。”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绿色金融理念的提出和推广带动了ESG投资理念在市场上的强势崛起,贯彻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原则的责任投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但目前我国缺乏全面系统成熟、符合国情实际且与国际标准接轨的ESG信息披露标准,无形中向企业低标准、低质量、低要求披露暴露了缺口。

业内人士指出,“双碳”目标的实现依赖于ESG信息的准确计量与及时披露,我国现行ESG信息披露的逐步健全,离不开监管政策的推动。

01

“企业ESG信息披露愈发重视展现减污降碳决心”

ESG信息披露已在发达国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成熟体系。各国政府的立法合作促进了企业ESG信息披露的持续增长,欧盟陆续出台多项规定对信息披露的多项内容进行更新、修订和完善。2021年,欧盟发布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将进一步提升欧盟成员国企业ESG信息披露水平。

相比部分西方国家,由于起步较晚,我国ESG信息披露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刚刚开始。

自2008年起,深交所、上交所等机构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文件,证监会、基金业协会也从2018年起颁布并修订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文件,意味着我国ESG体系开始从顶层设计落实到执行层面。截至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由多部门共同管理、各有侧重的企业ESG信息披露体制机制。

“双碳”目标的提出,气候变化已成为ESG实践中最紧迫且备受监管和投资者关注的议题,大部分企业开展ESG信息披露,展现低碳转型的决心和实践。传统的高耗能产业面临转型压力,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需求放量。监管部门持续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ESG投资与资管机构的业务发展“搭起了桥梁”。

商道融绿发布的《A股上市公司ESG评级分析报告(2020)》 显示,我国A股上市公司发布的ESG报告数量在2009—2020年由371份增长到1021份,沪深300公司的ESG指标披露率也在逐步上升。

近日,IMA管理会计师协会、普华永道、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合作开展了针对“A+H”股上市公司ESG报告及应对气候变化相关信息披露方面的研究,并联合发布了研究报告。调研显示,“A+H 股”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持续增加,报告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完善。

02

“宣传内容多而叙述篇幅小 描述篇幅长但数据内容少”

我国缺乏全面系统成熟、符合国情实际且与国际标准接轨的ESG信息披露标准。

目前,美国、澳大利亚、欧盟等地ESG执行强制披露制度,且实行“如果不披露,为什么?”原则。以美国环境领域为例,其要求企业环境信息实行强制披露,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属于监管重点,拒不披露或披露虚假信息或面临民事和刑事的双重惩罚。

而目前我国企业ESG信息强制披露仅局限于部分国有企业,披露的内容也仅集中于局部议题。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共披露ESG报告1413份,披露率为30.19%,均创历史新高。

然而,据加拿大媒体和投资研究公司Corporate Knights数据显示,2020年,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公司ESG报告披露率达92%,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公司披露率近100%,芬兰赫尔辛基证交所、西班牙马德里证交所、葡萄牙里斯本泛欧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披露率分别达80.6%、77.7%与73.8%。

标准的缺乏导致不少企业在ESG信息披露时或无章可循、或趁机钻空。

以煤炭行业为例,业内统计,截至2021年,A股煤炭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企业少、充分性严重不足、缺乏持续性且编制标准凌乱。“编制标准缺乏能源行业或者煤炭行业特色,并且有些企业参考标准老旧,仍然用2005年某些国际组织发布的标准作为编制依据,甚至部分企业根本没有任何编制标准。”

以石化行业为例,业内统计,从2020年发布的ESG报告来看,有21.58%的石化业上市公司报告了2020年度的相关情况,其中仅有15.49%的企业专门设立ESG委员会。“企业宣传成分多而叙述篇幅小,描述篇幅长但数据内容少。”

同时,本土企业的披露标准缺乏,导致中国企业与国际标准接轨成本高,进而影响了中国企业在国际标准制定和应用上的主动权。

03

“ESG信披不再流于形式尤其是碳排放数据”

我国现行ESG信息披露的逐步健全,离不开监管和法律的政策推动。

业内认为,加强ESG信息强制披露制度,是建设成熟完善的碳交易和碳金融市场的制度前提之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层面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企业ESG信息披露义务,尤其是碳排放信息,发挥法制建设的规范和引导作用,使企业ESG信息披露工作受到更严格的法制约束,也使相关部门在监管和执法时有法可依。

业内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促进试点地区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提升。在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资源基础较弱和企业污染程度较严重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强。

援引自金融时报,其建议亟须建立统一的ESG指标体系。香港联合交易所对于ESG报告中应该包含的内容予以了较为明确的指导,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结合实际经营数据确定披露内容。而境内资本市场中,尚无较为明确的ESG数据指标体系,上市公司多以列举或说明的方式描述ESG报告内容。

同时,提高企业ESG信息披露能力。政府应与相关机构共同规范企业ESG信息披露行为,一方面使利益相关者能够从ESG报告中获取有效信息,另一方面促使企业ESG信息披露不流于形式,增强企业披露ESG信息的主动性。持续推进企业ESG自愿披露的文化建设,促进我国企业履行碳排放责任和社会责任落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