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类生息繁衍息息相关的口粮都在土地里,可是从播种到收获却要大费周章。
不过,现代农业搭乘科技快车,诞生了不少“种地”新手段。守一今天就带大家看看,在田间地头都有什么技术在为人们所用。
智能“农具”
要提高生产效率,好的工具在手必然事半功倍。
守一之前就听闻德国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还可以治好强迫症···
胡萝卜收割机
收割葡萄只收果子,留下根茎:
他们还这样移栽树木:
包住,整块挖走
目前全自动化的机器已经不少,可总离不开人的操作。那教会机器人”种地“呢?
一个叫RIPPA机器人已经在澳大利亚的几个商业蔬菜农场开始了工作。
RIPPA机器人能够完成实时除草,还能自主进行土壤采样,并对农作物进行3D图像重建。
全程只需要太阳能供电(也意味着只能在白天工作)。
给小苗松土
地上跑的都升级了,会飞的无人机也没落下。
在播种、授粉、浇水和植保工作都可以看到其广泛运用。在播撒农药时,也能避免作业人员暴露在农药环境中。
物联网技术
倡导物物相联的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也有用武之地。
通过物联网的无线节点,可以接入电磁阀、水压计、水泵等设备。
由此,在一定范围内可远程无线控制对作物进行定时、定量浇灌,还能进行灌溉监测便于维护调整。
目前,有的自动灌溉系统还能在采集土壤、和植物的数据后,生成灌排方案。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还有智能温室。
因为是在室内,所以能全面掌控作物生长环境,直接调节光、水、气等因素。
估计我们还会吃到更多跨季节的水果和蔬菜。
垂直农业
如今土地资源占用严重,未来我们如何以有限的田地用活全球几十亿的人口?
一位教授提出了”垂直农场“的设想。
就算是在钢筋混泥土的城市建筑中也能够生产出人们需要的食物。
在这样的结构中,底层可以喂养鱼类,中间可以饲养家禽,在顶层种植植物。
植物的肥料直接由动物提供,甲烷等气体也能被收集起来作为热量使用,污水可以用来发电···全程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
目前成熟的“垂直农业”还没有实现,但在城市里完成种植已经有了成功的例子。
美国的AeroFarms是最大的室内种植“农场”。
就用这样的“大抽屉”:
不用一方土地,他们每年也能产出近90万公斤粮食。
甚至,许多公司还开发出不少小型设备,来满足现代人在家里种菜的需要。比如:
室内蔬菜种植机Foop
把种子放在培育箱里,再下载个专门的APP,手机上就会显示植物成长所需要的时间,成熟之后我们就可以获得我们的收成了。
期间的浇水、照明和供氧都可以自动完成~
这不仅是吃饭问题
为什么我们要在农业上花费那么多功夫?只是为了从万亩良田得到更多粮食?为了更高效的生产方式吗?
当然不是这些原因,我们还需要新的农业形态去解决土地流失问题。
为了缓解用地紧张,人们甚至会放眼太空,在带回“太空种子”的同时学会自给自足。
我们可以用科技手段去提高粮食产量,也可以去改善缓解耕地紧缺问题。不论什么方式,能对资源进行妥善安排和利用,才是更加先进的农业形态。
作为第一产业,农业的发达与国家的生产力直接挂钩。全自动化操作除了带来高效率,也会为人类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大家是如何看待全自动化农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