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 史 金 旋 律

《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首具有永久魅力的深受人们喜爱的抒情歌曲,是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诉说了"我和祖国"息息相连、一刻也不能分离的心情,而作为歌词,作者运用了两个具象化的比喻:其一是,"我和我的祖国"是子女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其二是,"我的祖国和我"是大海与浪花之间的关系。前者是情因,抒发的是母与子眷眷与拳拳之情,后者是情据,感受的是大海与浪花的依托与忧乐之据。"我和我的祖国"、"我的祖国和我"的永恒的关系式,更是亘古不变的情感。如果要寻找一下人类共同而高尚的精神情感,且是不分国籍不分民族的情感,那只有一个唯一的答案,就是爱国主义,这就全人类共有的永恒的主题

我和我的祖国音乐鉴赏(金曲旋律我和我的祖国赏析)

♪ ♫ ♬ ♪ ♬ ♩ ♫ ♪

作者介绍

我和我的祖国音乐鉴赏(金曲旋律我和我的祖国赏析)

秦咏诚(1933年7月-2015年6月25日),作曲家。辽宁大连人。曾任旅大歌舞团创作员。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毕业于东北音乐专科学校作曲系研究生班。作品有管弦乐《欢乐的草原》,小提琴曲《海滨音诗》,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我和我的祖国》 《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电影音乐《创业》等。

我和我的祖国音乐鉴赏(金曲旋律我和我的祖国赏析)

张藜,辽宁大连人,1932年10月17日出生,汉族。在五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像《篱笆墙的影子》、《苦乐年华》、 《 亚洲雄风》、《 我和我的祖国》、《久别的人》、《山不转水转》等都深受大家的喜爱,在群众中广为传唱。

♪ ♫ ♬ ♪ ♬ ♩ ♫ ♪

创作故事

一首歌一般来说是先有词再有曲,但是《我和我的祖国》是先有曲再有词。1985年,著名词作家张藜打电话给秦咏诚,让秦老再创作一首跟《海滨音诗》同样情调的乐曲,秦老一下找到了主旋律,不到20分钟,一首乐曲就创作出来了。创作出来后,张藜把它揣在了兜里,一揣就是半年。一次张藜去广西,在路上就一直想词,以至于烟头把卧铺的枕头烧了个洞也没有察觉。到了广西,住进招待所,第二天一早起来,推开窗,眼前是一座大山,大山下是一条河,美景一下打开了他的灵感,于是“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重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词一下子就涌到了他眼前。

我和我的祖国音乐鉴赏(金曲旋律我和我的祖国赏析)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