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浩特市紧紧围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快我市教育发展均衡化、优质化、现代化进程”目标持续发力,通过组建“教育集团”及片区办学联合体,打造思想联盟、草根联盟校际合作组织多重发力,联盟学校在教学管理、师资培训、校际师资交流、区域联合教研、文化发展引领等各方面有了极大提升,实现从形式到内涵,从教学、德育等部分部门互动到学校整体深度互动,推动联合体学校实现了内涵发展,抱团提升,扩大了优质学位资源供给。

一、整体情况

2014年,乌兰浩特市以市区名校为龙头,整合农村中小学校和市区薄弱学校的教育资源,统筹民族语言授课与通用语言授课学校,组建了10个片区联合办学体,也称联盟校。联盟校之间实行“管理互通、研训联动、质量同进、文化共建、项目合作、捆绑考核”六大行动,让全市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办学体制改革的红利,尤其得到家长们的广泛认可。2017年,成立“行知教育思想”及“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发展联盟,开展以教育思想为核心的校际、区域间学术联盟,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模式,以教育思想的深度开放,促进学校“内生式”可持续发展。2020年,我市制定并出台了《乌兰浩特市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统筹民族语言授课与通用语言授课学校,共组建第二批片区联合体8个、思想联盟2个、草根联盟2个,切实以整体提升区域均衡发展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业务素质,增进民族融合、抱团发展浓厚氛围,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具体举措

1.构建“大教研”体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联动式提升。2014年以来,我市农村及市区中小学校全部以“名校+农村”、“名校+弱校”方式纳入集团化办学,充分改革教研机制,通过“异质同构、同质异构、优质新构”的开放整合性学习探讨、学术交流和教育教学观摩活动,将联盟所获融入各联盟学校的思想重塑和实践探索,创新教研方式,整合督学、教研员、学科带头人等力量,制定细化教研目标,定期到集团学校或联合学校开展区片教研指导,营造集团或联盟校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更好地促进城乡、片区教师携手教研,集团学校共同提高,形成了“全市教研、校际教研、全员教研”的新格局。

2.组建初中教育发展集团,发挥名校品牌辐射带动作用。结合我市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借鉴先进地区办学模式,依托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成立了第八中学教育集团校,第八中学教师每学年到乡村学校支教的比例不低于教师总数的10%,其中校级以上骨干教师不低于总数的20%。原则上第八中学和第十中学按照1:1的比例互派教师,交流时间为3年,在职称评聘时可享受适当加分鼓励政策对于交流教师给予加分,通过教师支教交流、跨校调转、混岗调剂,以举措推进联盟校间师资共学共研,共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此外,对于选择到八中集团校义勒力特校区就读的学生,享受定校择优政策及足球特长生直通升入我市第四中学政策等,通过多项举措,提升名校品牌辐射带动作用。

3.围绕主题教育,联盟校间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为更好的传承革命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市教育局着力围绕联盟校联动机制,设计并开展了联盟校党员骨干教师统编教材使用研讨思政课,统编教材使用交流研讨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党史学习教育,助力党的教育事业更加健康发展;2020年12月,倡导成立“中国儿童哲学实践基地联盟”,合展小学、第八中学、都林一小、都林民族幼儿园、职教中心附属幼儿园组成联盟,通过开展理论学习,读书交流活动学习优秀经验,拓宽探索儿童哲学教育路径;2021年9月,召开阳光教育联盟2021学年度研讨交流活动,合展小学、都林一小、乌兰哈达中心小学、义勒力特中心小学、和平二小的领导和部分老师参加活动。10月15日,在合展小学举办了“ 阳光联盟研德育,携手同行共发展”联盟校班主任工作交流活动,都林一小、和平二小两所学校德育主管领导和20多位代表参加。

三、取得成效

1.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通过近七年的联盟办学,我市原有的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如呼和马场学校、铁西二小、和平三小、铁西一小、太本站学校的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在2021年的教育质量监测中,均排在全市前1/2;在2021年中考,太本站学校共10人参加中考录取至乌一中2人,优质高中录取比例为20%,;呼和马场学校共11人参加中考,1人录取至乌一中,2人录取至乌四中,优质高中录取比例为27.23%,两所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2.生源回流效果显著。呼和马场学校生源呈现每年递增趋势,2019年以前每年新一年招生在10人左右,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分别达到31人、21人;2021年我市第八中学成立教育集团校,原第十中学改名为第八中学义勒力特校区,2020年以前每年新生为20-30人左右,2021年新一年招生突破达到74人。联盟办学让家长愿意留在家门口的好学校。

四、存在问题

1.联盟校际间教师岗位交流受到岗位编制的限制,受到学校经费审批及使用制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联盟校间帮扶共建活动。

2.目前我市还未实行一体化考核模式,属于松散型联盟办学,限制了联盟办学的效果。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借鉴北京教师交流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改革教师岗位编制制度,放宽教师岗位流动的限制,打破联盟校间编制的壁垒,使教师交流、教育教学交流能够更加灵活、自由,密切联盟校间的教学联系性和联动性;改革学校经费使用和审批制度,放宽经费审批和使用限制,畅通联盟校间帮扶共建的经费审批渠道,为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条件提供制度支撑。

2.健全评价机制,倒逼各集团校规范有序发展。逐步建立教育发展联合体内学校“捆绑式”考核制度,全面推进学校之间共同发展。建立集团化办学视导诊断制度,每年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开展集团化办学诊断,把推动教育集团发展与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结合起来,为集团学校健康发展把关,积极预防名校“稀释”和文化构建“同质化”现象,做好教育品牌加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乌兰浩特市教育局

2021年12月23日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