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甜甜
我是一名刚刚到医院工作的新护士,我们医院要求每个月写反思日记。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写?该写些什么?
解读
反思日记最早用于护理教学方面。把反思日记引用到护理工作中,要求临床护士书写记录反思日记,目的是为培养、磨砺临床护士成为反思型的临床实践者,进而培养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评判性思维,最终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
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护士反思日记,就是护士成长过程的记录。
在各级医疗机构,护理管理者引导要求临床护士书写工作反思日记,在反思中不断成长、进步,是可行的护理管理手段。反思工作日记作为一种有效的导向工具,能有效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时了解与发现临床护理管理的现状和薄弱点,及时掌握护士的心理状态,培养良好的心理相容性。
需要指出的是,现在,在医院内科室里,护士反思日记,在有的医院要求写,有的医院,则不作要求。这个跟医院护理管理水平和管理者的管理要求,相挂钩。
护士如何写好反思日记?
养成良好的写日记习惯
护士要把护理工作中的反思养成一种边工作边学习边记录的好习惯,写反思日记是护士走向反思性实践的有效途径,也是护士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护士要真正成为反思型实践者,就要养成不断反思和研究,记录反思日记的习惯。
临床工作的经验和总结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及时把它们记录下来,体现的是护士的经验总结和感受,也是护士进行反思和研究的起点。
抓住灵感,及时记录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果能够发现有意义的话题,就要及时抓住,写下自己的感想,既包括事发当时的感想,也包括反思和叙述中涌现的感想。然后不断修改和补充,一篇很有现实意义的反思日记雏形就出来了。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记录反思日记,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培养临床护士的批判性思维,这是书写记录护士反思日记的终极目标。
学会合作与交流
反思日记中的论点和思考,还需要把它们拿出来公开,和别人讨论、交流,这样才能对认识中的盲点进行辨析和思考,有效的突破个人狭隘观点、澄清思想、推动自身不断进步。
反思日记的书写注意事项有哪些?
1、
保证书写日记的自愿性
反思日记不能为了应付领导要求的任务而记录和书写,而要自觉自愿,才能真正落到实效,发挥反思日记自我反省、认识问题的目的。
2、
避免泛滥
记录反思日记,要抓住典型案例或事件,不要那种一点小事就反思,不仅起不到真正反思的目的,还会令人厌烦。
3、
避免应付
有人把反思日记看作是写给领导看的或应付差事,这样的日记并不能做到真正的自我反思、自我解剖、自我审视以及自我批判,要把反思日记和交流、讨论以及读书、学习联系起来。
反思日记要持之以恒
记录反思日记要保持长期性,作为护士成长过程的记录,经常回顾和检视,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研究发展方向,实现护理工作的持续性改进。
护士反思日记的书写模式是什么?
护士反思日记并没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
一、
护士反思日记可以很套路
最常见的书写模式是案例+分析+感悟模式,这个比较简单、直白,也更易被临床护士接收,类似于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记录,有点像护士忏悔录(有些言重了)。
先详细描述一下护理差错或不足是怎样发生的,然后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要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不足,最后进行反思,说出发生后自己内心的想法,对医院对科室对个人有何负面影响,最后就是未来要如何改进,使自己真正了解和认识到自己那些地方做的不好不到位。如果是专科护理方面的不足,那就重新温习这方面的短板。
案例就是把我们身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经过用文字,记录下来。分析就是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感悟和反思可以记录成条条框框,写出一二三条来。
案例
11月18日6:17,急救站接到“120”指挥中心指令,急救队员迅疾出车。
在一家宾馆房间内,只见一名年约三十多岁的青年男子被家属摁倒控制在床上,患者嘴里不停地嘟囔着“崩盘……”,医生初步检查后,询问家属病史:“怎么了,是不是有精神病史?”
家属小声否认。初检后,基于患者的这种情况,急救人员准备把其接诊到医院。
在宾馆狭小的电梯里,那个男子冷不防对着电梯里的人抬腿就踢,由于护士站在患者正对面,那人飞起一脚重重地被踢中下腹!顿时,出车护士眼一黑,头发热,腹痛如绞!剧烈的疼痛迫使她疼得蹲了下去,强忍着腹痛,坚持把这个处于躁狂状态的精神病患者送到了精神病院。
挨到晨会交接后,这才有空体检,幸亏检查没什么事,只是软组织损伤,护士长嘱其回家休息,注意观察,有情况随时报知科室。
分析
院前急救环境的复杂多变
与院内医务人员相比,120急救人员的院前急救环境危险度更高,他们要面对陌生复杂的院前急救现场,面对情况复杂多变、人数众多、情绪激动的伤患家属,要在短时内做出直接判断,立马采取急救措施。但在院前急救救治过程中,因急救人员缺乏精神病、特别是躁狂型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病人的处置技术和设备,在现场常常难以处理。急救人员自身的人身安全都无法保证,又怎么去救助这些精神病病人?如何去保证病人的人身安全?
院前医疗急救管理不规范
120急救人员在转送精神病人时经常被车上的精神病人打,仪器被砸的事件时有发生。有地方发布的《院前医疗急救管理规范》中,对精神病人救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一,精神病患者精神病发作,无其他合并症者,由精神病医院负责处理,不属于院前急救范围;其二,精神病患者精神病发作,同时合并其他急、危、重病或受伤时,由急救中心(站)按院前急救方式处理;如患者行为可能危及他人安全的,则由家属联系精神病医院,或当地公安部门派员处理,这样的转运,相对安全。
反思
接诊到精神障碍患者要做好自身防护
出车医护人员要认识到这些发病状态的特殊患者,要有防范意识和思想准备。如学会紧急避险,必要时要逃离险境,学会自保。
呼吁尽快出台对策
加强120急救人员呼吁,希望患者及其家属尊重急救人员,珍惜急救资源,尊重120生命线。院前急救从医环境的高危应引发有关方面的关注,期待有关部门能尽快制定管理措施和办法,使急救人员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急救人员的自身防护问题也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自身安全也能得到有效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