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系鞋带——林州市第一实验幼儿园常苗苗优质课例
我会系鞋带
林州市第一实验幼儿园 常苗苗
设计意图: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生活准备中指出:“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幼儿做好入学后学习和生活的自我管理和服务,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中也指出:“5—6岁幼儿会自己系鞋带”。因此,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节劳动教育活动。
活动中通过教师的鼓励、引导,让幼儿自己尝试系鞋带,从而掌握系鞋带这一生活小技巧,并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自豪感,增强自信心,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步骤图,掌握系鞋带的正确方法;
2.乐意动手试一试,体验自己系鞋带的快乐,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3.愿意为他人服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成功感和自豪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已阅读过绘本《秋克的故事》;
物质准备:PPT、系鞋带步骤图、幼儿人手一只干净的带鞋带的鞋子。
活动重点:体验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自豪感。
活动难点:学习正确的系鞋带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讨论不会系鞋带带来的麻烦,学习系鞋带。
出示图片,和幼儿一起讨论。
教师:还记得这是谁吗?发生了什么事?秋克最后到姥姥家了没?
教师小结:秋克独自外出时,因为不会系鞋带导致没有去到姥姥家。
教师:你会系鞋带吗?不会系鞋带会(给你)带来什么麻烦事?鞋带散开的时候你是怎么解决的?(请老师、家长、会系鞋带的人帮助)
教师小结:鞋带散开的时候小朋友会向别人求助,也应该自己学一学系鞋带,这样即便身边没有人帮助,也能顺利系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学系鞋带。
二、基本部分
1.观看视频,根据儿歌内容,学习正确的系鞋带方法,练习系鞋带。
教师:视频里第一步做了什么?请幼儿讲述,教师回应。
2.教师带领幼儿详细讲解系鞋带的步骤。
3.幼儿根据步骤图实际练习系鞋带,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分享系鞋带的过程和学会后自己的心情变化。
教师:今天我们小朋友学会了系鞋带这项技能,你有什么感受,能分享一下吗?你想跟还没有学会系鞋带的小伙伴说点什么?学系鞋带有什么秘诀吗?
教师:学会系鞋带后,你之前说的那些麻烦事儿还有没?
总结:学会一项技能,不仅能自我服务,还能服务他人呢,你觉的有哪些人会需要我们的帮助?
三、结束部分
教师:孩子们,秋克到了大班也学会系鞋带了,现在的他经常独自外出,鞋带开了,他弯腰就能系好!
教师:老师刚刚从洗鞋店拿回来好多鞋子,都没有来得及系鞋带呢,你们愿意帮帮我吗?
幼儿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个人教学反思:
“系鞋带”是幼儿的一项基本生活技能,但是对部分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本节活动从绘本故事《秋克的故事》中“秋克不会系鞋带返回家中找妈妈”这一情节导入,和幼儿一起探讨不会系鞋带带来的麻烦事,以“秋克要上小学,决定学习系鞋带”这一内容为主线,引导幼儿通过观看短视频、学习步骤图、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四个方面来学习自己完成系鞋带、体验自我服务带来的成功感。
活动过程中,大部分幼儿能够熟练的掌握系鞋带的方法,个别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差,时间会用的久一些,但每个孩子都没有被暂时的“困难”难倒,而是不停的练习、尝试、挑战。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努力完成任务的意识有所提高、勇于挑战、不怕困难的品质也有所增加。
不足之处:蝴蝶结的系法除了可以应用在系鞋带上,还有很多地方可以练习,教师应该给幼儿提供更加丰富的材料、适宜的环境,让幼儿练习。
专家点评意见:
《我会系鞋带》是一节大班劳动教育活动,下面从活动选材、目标设计、活动过程以及师幼关系四个方面来做一个简单的点评。
第一、从活动选材上来看,“系鞋带”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学会系鞋带能够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独立性,让他们对小学生活也多了一份自信。符合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生活自理这一教育建议。
第二、活动目标的设计具体、清晰、明了,具有适宜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大班幼儿教育活动的三维目标。
第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运用绘本故事导入,通过讨论“不会系鞋带带来的麻烦事”,很好的调动了孩子们想要学习系鞋带的积极性;然后通过视频、儿歌、步骤图将系鞋带的过程多次展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幼儿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在操作环节,教师给了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让幼儿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的练习、直到完全系好鞋带,养成了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去倾听孩子的心声,观察孩子的言行,了解孩子的需求,让幼儿始终成为活动的主体。
第四、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和孩子们的关系很融洽,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想法,也能够及时回应孩子,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