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面试经验总结_面试心得怎么写_面试经验心得

背景

招3个,笔试第7名,和第1名差11分,和前3名差得都挺多,是以最后一个梯队的垫底的分数进入了面试。笔试成绩出来的时候,还没能从不久前的车祸阴影中走出来,而且是第7名也没抱什么希望,一直消沉了20多天。直到面试前两个星期不到的时间,觉得自己不能消沉下去了,即便是打酱油,也应当有所准备。而且也受到一些鼓励和刺激,突然觉得翻盘也不是没有可能,想大干一场,死也死得痛快。渐渐地,翻盘的想法越发激烈,才开始认真准备面试。更奇葩的是:

1. 从未进入过面试,第一次面;

2. 没报班;

3. 整个复习只用了10来天。

所以,真的把自己都感动了。当然,这并不是说自己多牛,我相信所有的结果都是努力得来的。这其中的知识积累、模拟练习和总结都是必不可少的。

我的面试成绩是80+,同一职位第一,比第二高出好几分,全组只有我一个人80+。

面试完当天晚上回去算了一下总分,对照前两天录用的省直的分数(工商监狱地税除外,他们普遍面试分数高),还不错。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心想这次要么就以微弱优势翻盘成功,要么就以微弱的劣势失败。但是真的不会遗憾什么的了,笔试本来考得就不好,跟第3名也差得挺多,面试也发挥了自己,够了。没想到第二天一早8点半就收到了单位的电话,说我通过了面试,还恭喜了我——想想确实值得恭喜。

我的面试表现

1.候考阶段。

和报考同一职位的几个人聊天,顺便放松自己。我们这些人,看起来谁也不比谁差或者好,好像都差不多,甚至还有几个看起来就让我觉得牛。但我告诉自己,不需要和别人比较,调整好自己,放开、平静地去面对,不管能不能翻盘,都不会有遗憾。闭上眼睛,把几个基本题型的答题思路大的框架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2.离开候考室进入考场前。

在考场外的椅子上坐着。等待的过程比候考时紧张多了,很难平静,于是去了趟厕所,让自己把心态放平,不要紧张。把自己当成考官,想想考官一定喜欢处变不惊、能Hold住场、大方得体的考生。临近进场前闭上眼,深呼吸了一口。

3.进入考场。

(1)没想到刚进去就出了个岔子,向考官问好之后,居然径直走到了考官对面靠墙的一排椅子上准备坐下来(中间还在想,为什么会是一排椅子而不是一只),居然没看到考官的一排椅子和靠墙的一排椅子中间考生应该坐的桌椅,可见我是多么紧张(NND,为什么靠墙要放一排椅子),于是考官全笑了。大家都叫我不要紧张,主考官也让我放松一点。不过我丝毫没有因为这个低级错误影响心情,坐下来了。接着,主考官说“第X8X号考生,你好”,我说我是“X6X号”,于是所有人又都笑了,别的考官知道主考官看错了号,对主考官说你也别紧张,我和全场也顿时也笑都了,气氛好融洽。

(2)考官开始问问题。普通话确实不标准,不过我还是结合上下文听出了全部的意思。思考,记要点,答题。大概用了30秒思考、记录,时间不够有些题就边想边答了,刚开始答题时还略显生涩,有些放不开,慢慢地,仿佛找到了平时说话的感觉,对着所有考官侃侃而谈,之前的紧张感全无,和他们眼神交流,还时不时地用手势表达我的意思,迅速找到了状态。后来,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整个就答下来了,每题用的时间都不长,整个不到15分钟。

(3)答题过程中,也有卡壳,不过用一些话圆过去。表现出了自信和气场,而且自我感觉我的内容也还行。如果要说有什么经验,我看过之前别人写的经验中的一句话非常受用:层次清晰、语言简洁、要点齐全。我觉得这就是全部。当然,逻辑是贯穿其中的。对于每种题型,我会把基本的要点答到。比如综合分析,会说积极意义、不足之处、如何改进、如何促长效等等,在每个点上如果有可以展开的列一二三或者首先其次最后;对于如何去落实的题型,一句话带过落实的重要性和意义(不说也行),具体的落实主要从规划有序、做好预算、建立机制等等方面展开,每个方面视情况是否要列出小点或者解释为什么,比如整改公园中私人承包经营问题中,我答到要做好预算,应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公园恢复了公益性质以后,维护公园的支出和补贴公园的收益,另一个是在整改过程中用于和被整改对象之间的处理(类似于拆迁安置),这样答的话就很清晰了,而且不模板。

后来有人问我,说你每道题答几点?我认为,这种问法是不对的。因为对于分析类,没有答几点之说,只要一个大的框架,然后再细化,具体的小点2-3点即可;而对于落实题,要视具体情况;甚至还有创意题,那就你自己发挥了。——前提是,都要有逻辑,就行,就逻辑就不会散。有些童鞋,任何问题,尤其是分析类题,上来就”对于这个现象,我是这么看的“,然后就开始分一、二、三,而且很多时候这一、二、三根本没有并列或者递进的逻辑关系,是强行的表面逻辑,并不是思考问题和答题真正的逻辑, 我觉得这么开头,根本得不了什么分。推荐一本著名的讲逻辑的书:巴巴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详述了怎样去训练你思考的逻辑、表达的逻辑、写作的逻辑等等,适合不知道何为逻辑以及逻辑性比较差的童鞋。

关于答题:一切从考官的角度出发

在准备面试过程中,听过很多考友的答题。我常常在想,他们如果站在考官的角度,能接受自己的答题吗?反正如果我作为考官,绝大多数的考生我都会给低分,因为面试是考察你的能力,而不是考察你学到的方法。能力是内在的,方法只是外在的、习得的。许多人在答题的时候,内在的东西一点都体现不出来,体现出来的东西完全不是自己的东西。把自己的能力挖掘、表现出来,再辅以适当的方法,那就牛了,从内到外都有。

1. 答题要实实在在。我答题的过程中,全然不管什么帽子鞋子、什么模板,也一句套话都没讲,就是实实在在地讲我怎么看、怎么做,我认为应该讲的我才讲,注意逻辑清晰就行。考官对那些套话,尤其是刻意的帽子鞋子,夸大的意义、夸大的危害等等肯定听腻了,你就给他们带点儿新鲜的实用的吧,不要落入俗套。

2. 一定要紧扣题目。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解题。我知道其实很多童鞋要么非常容易理解错题目的重心,要么就用一个模式解决所有题,答不到这个特定的题所问的特定的问题的核心。你想,考官辛苦半天,一道题念了N遍,他当然希望你是在回答这个具体的问题了,而不是听了你的答案以后觉得你的答案可以套在任何一个问题上。

3. 体现出你的气场。我答题时完全把自己当作是明星,在表演,是全场的中心。要淡定、从容。从考官的角度想想就知道,紧张、脸崩得像个死人一样、讲话啰里巴嗦的还讲不出重点的……,考官会喜欢么?其实我进考场之前,我就有在想,考官老是对着这些小心冀冀的生怕出错的看起来中规中矩的都差不多的毫无亮色的考生,会累的,我得给他们注入点儿新鲜的活力,让他们高兴高兴。

关于培训

之前一直觉得培训班就是冲着那些想砸钱买放心的人,后来想想培训班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从用处上我觉得应该这么看:

(1)有人觉得有用。培训班给你搜集整理了不少面试资料,省去了你筛选的时间精力;培训班给了你答题的基本套路,让你知道答题时应该怎么展开;培训班给你提供了模拟面试的环境,让你方便去练习。

(2)也有人觉得没有。培训班给你的资料大多数你自己可以找到,只是需要你花一些时间精力;培训班的的答题套路无非就是那样,你完全可以从书上或者过来人的面经里面总结提炼出来,也许更适合自己;培训班的模拟环境,你自己也完全可以找几个一起练习,效果也可以保证。

看你自己。如果你想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培训班上,那无疑是不对的;如果你能自己多总结多练习,再报个班巩固巩固,吸收培训班里比较好的东西,也许会很有用;如果你不报班,自己认真地学**结练习,也完全OK。

只是我个人还是觉得,花这种价钱买这样的质量并不显著的服务,不值得,性价比极低。敢开这种价实际上就是抓住了考生为了求胜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的心理。而且有一个最坏的可能性,就是你报了班以后,不仅对培训班的心理依赖会比较强,而且受模板化的影响思维容易固化(虽然现在的一些班也讲求破模板)很难跳出来形成自己的东西,学习能领悟能力强的完全不用报班。

关于模拟面试:多练习多总结

1. 准备阶段。成绩出来以后到我有翻盘想法的一段时间内,确实基本没做什么,连面试的基本内容和流程都不清楚。这段时间,我在论坛的面试版上找了一些贴子(在此先谢过。我就不在这个贴子里推荐了,好贴太多,大家自己去找,去粗取精,收获会更大),还买了一本真题集1000题。我看了几个贴子了解了面试的基本题型,又看了一些真题,算是粗浅地了解了面试。后来,在某一天,我突然精神焕发,想努力地冲刺一把的时候,我又重新把之前粗看的好贴看了一遍,把其中说到的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和应该注意的地方记在本子上,然后再认真看一些真题,看看真题所附的答案是否符合这样的逻辑,或者是不是有更好的思路。准备阶段时间很短,基本就是扫盲阶段, 很快就开始模拟练习了。

2. 说说模拟面试。在YY平台上练过几次,和几个考友也实地一起练过几次,感触颇多。

(1)先说YY平台。可以说我见到的考友大多水平很差,一般的情况是要么对题目理解很浅,要么逻辑很差,要么表达很不流畅,要么非常模板化,等等。而且有一个让我觉得比较生气甚至愤怒的现象是,许多考友都只关心自己练,居然上一个考友在答题的时候都不认真听甚至根本不听。这样的考友,我只能说,你考不上是应该的。对上一个考友的认真倾听是对人最起码的尊重,你都不懂得尊重别人,是怎么做人的,我想不通。让人费解的这样的现象还很多,你都不能负责任地点评别人,你能指望别人对你的内容负责任么;另外,点评别人是对自己水平提高非常快的途径,点评得越多越细说明你看到的问题越多,你自己就会刻意注意让自己不犯同样的问题,而且练习一定是需要总结的,总结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练习。我一直坚持认为,在YY上,我们练了一题以后,下面一个考友一定要仔细地听认真地点评,这样不仅更容易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而且对大家都是迅速的提高。我每次都非常仔细地听,用很长时间点评。我也在平台上呼吁了,但是响应并不高。所以,练了几次以后我就不在上面练了。

在前期YY平台上练习了三天,让我基本清楚了大家的答题思路,尤其重要的是,我看到了许多人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也让我自己更加注意,尽量不要出现别人出现的问题。

(2)再说模拟练习。从YY平台上离开以后,再也没有回到上面去练习,只是偶尔上面听一听别人答题。考前一周,我拖着行李箱来到广州住下来,开始找考友面对面模拟。前两天都是白天放松、学习或总结,晚上和一个考友面对面地模拟练习。尤其是第一天的模拟,面对一个正襟危坐听我答题的考友,我还挺紧张的,而且这时候我的脑子里面并没有基本的逻辑,答题显得很乱、很绕、很啰嗦。而且还出现了几个非常致命的问题,比较老给自己挖坑、紧急的事情处理不妥不知该怎样的时候常常是说要请求领导帮助、解决群众问题时搞对立,等等。我把这些问题都记了下来。其实,这些问题从理论上来说,我都知道不应该出现。为什么会出现?因为这是我模拟练习的第一个阶段——理论多而实战少,脱节严重;每种题型答题的逻辑框架不熟;在紧张的场面不知如何让自己淡定去说一些漂亮的话,语言苍白。

后来,模拟小组增加到了3至5人,而且也不限于在晚上练习。我们有时一起讨论,大家针对同一道题发表自己的思路,从大的框架到小的要点;有时模拟真实的面试场景,从开门、问好,到答题、离场。这期间,在一个人的时候,我把之间粗记的笔记(其实就写了几页)带着这几天练习的感悟以每种题型不同的逻辑框架重新整理,写到一个小本子上,基本上每种题型我都记了基本的答题思路和重要的注意事项。在每天练习的过程中,我就有意识地按照一个大的框架去思考,然后针对具体的问题,再把具体的原因、危害、积极意义、措施等等放进去。有了基本的框架,答题就不会无语可说;有了针对具体问题的小的要点,答题就不会觉得很模板。当然,每次模拟练习,在别人说的时候,我一定都非常仔细地从头听到尾,然后会花好几分钟点评,说出别人从表情、声音、动作到答题的逻辑、要点和论证等各方面的问题。在每次模拟中,仔细的倾听和点评是我一直坚持的,我认为好处不言而喻。在几天的模拟中,我专门把自己说的时候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回过头去消化。

具体的复习方法,看个人吧。比如有些人在练习的时候,喜欢先写下来,然后不断修改,再把答案读很多遍,最后用自己的话流利地说出来。我觉得也是个好方法——如果你觉得适合自己的话。我就觉得写不适合我,我顶多是看到了一个好题和质量很高的参考答案,把参考答案按照逻辑顺序理一遍,然后打开手机上的录音机,一边背内容(同时加入自己的话)一边录,一开始会很不流利,一遍遍以后会越来越流利,我觉得这也是个方法。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现场练,然后不断总结。我觉得做任何事情,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你自己犯的错,还是你看到别人做的不好的地方,能够总结下来,对你的提高是极大的,比你一直只知道往前冲、埋头苦干好太多了。

几点思考

我写了这些面试心得,我相信大多数人会受益的。有人说楼主比较NB,有人说楼主通逆袭是平时的积累本身的底子,有人会说也许运气成份比较大,当然也有人认为楼主在吹牛。不管是什么评价,楼主应以宽容待人,当承得起赞美,也受得了批判;感谢鼓励,也接受质疑。在面试的整个准备过程中,我确实有很多想法,对于学习方法,对于身边的考友们,对于面试的各个方面…。我在笔试的准备中走了挺多弯路,我希望面试的准备更够高效,也希望各位考友能够从我的经历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我就再说几点。

1. 在楼主的意淫中,面试的最高境界应当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当然,我也渴望达到这种境界。你通过训练和巩固形成一套适合结构化面试的思维框架,通过平时的积累和准备阶段的强化练习来填充这个框架,这就是心中有剑。在面试中,你谈吐自如,思维敏捷,逻辑清晰、有针对性却不显得条条框框,这就是手中无剑。我相信这是所有人的努力方向,达到了这个境界真是没有人能够阻挡你了。即便遇到一些不常规的题,你都能打开思路,迅速破题。

2. 面试归根结底还是测查我们的能力和素养的,所以更要注重内在。不管你通过何种练习或培训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这些终归是外在的。并不是说外在的不重要,外在也非常重要,甚至常常靠外在取胜。只是说想要出类拔萃靠的还得是自己内在的积累,两方面的积累——知识和思维能力。所以,其实公务员面试和我们大学、研究生毕业以后找工作的面试考察的根本还是一样的。楼主能够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胜出,和以前找工作时无数次的面试经验让我容易把握面试的方向不无相关。问题是有许多童鞋像复习笔试一样去复习面试,太程序化太死板,跳不出应试教育的圈圈,这是很悲哀的事情。

3. 这几个关键词很重要:开阔、辩证、深度、高度。开阔就是思路广,在对问题的论述时,不局限于问题本身,还会采用一些比较好的论证方法去引申,让考官也觉得原来这个题目还是反映很多东西的,而不是听你讲了半天感觉你翻来覆去讲的就是那些;辩证相信大家都熟悉,只是有些童鞋不会用,有些又用得比较拙劣。在分析大多数问题时,不仅应该有意识地使用二分法,而且一定要有所侧重,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些童鞋一个劲地说如何如何好或如何如何不好,也有些童鞋虽然用二分法去看问题了但是没有侧重没有抓住主要矛盾,考官听了以后会觉得你没有自己的观点,觉得你是个没有主见的人;深度很简单,就是你在讲原因、意义、危害、措施等等的时候,你可以分析得很细致且有针对性,而不是粗浅的模板;高度就是你的答题能显得出你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你在解决一个普通的问题时,你会联系到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人民服务,你会联系到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兼顾全面协调,你会联系到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等等。当然,切忌生搬硬套、盲目拔高。

总之,我认为面试应该回归本质。我们被太多表面的东西蒙蔽了,被太多不重要的东西引着走偏了方向。你要把面试想考察你什么想清楚,把考官想听到什么想清楚。然后多听多看一些过来人的经验,去粗取精,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再深入地挖掘自己的潜能,真正提升自己,就不会惧怕面试了。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