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推进,美丽宜居示范村、乡村治理示范村、农旅融合示范村等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大家的眼前,走出了一条条切合实际、高效发展的好路子,积累了发展村集体经济、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的好经验,笔者听闻有些村组织村组干部外出观摩学习、取经问道,不由感到欣慰,这是迈出了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一步,但也想告知外出观摩学习人员要细看、详听、勤问,这样方能移花接木结硕果。

细看寻特色,聚发展之智。观摩学习是凝聚发展共识的有效方式之一,近年来成为广大干部拓宽视野、提升认识的良好渠道。然而在观摩学习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地方组织观摩学习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对于观摩学习的重要意义,达到的特定目标比较模糊,一味地强调要到外面看看走走,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所以在此建议组织者需要精心准备观摩学习路线,同时要求观摩学习人员仔细查看人家发展的特色在哪里,是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还是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抑或是返乡能人的鼎力相助,这些都需要观摩学习人员有洞察一切的“火眼金睛”,才能形成思想共识,凝聚发展之智。

详听取经验,知发展之路。观摩学习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而不是照搬照抄,更不是复制粘贴,因为受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群众认知、项目资金等种种因素影响,不可能走相同的发展路线,哪怕拥有相似的区位资源、类似的资源禀赋,一旦形成雷同那就是“冷水泡茶,索然无味”。我们要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道路,需要认真听取人家在发展过程中如何规避市场风险、如何融合资金、如何发动群众等等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让我们积极探索出充分彰显自身优势的乡土气息之路。

勤问查门道,解发展之惑。有些外出观摩学习的人员惊愕“这个地方交通不便、资源匮乏,但是却把民宿搞得有声有色,真是不容易啊!”为什么?我们需要不断进行反思,向管理者问治理之路、向营商者问经营之道、向当地人问发展之需、向游览者问旅游之感,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把人家发展的门道查找清楚,以此解决自己在乡村振兴发展中遇到的疑惑,当然这要不断的观摩学习积累,不能简单地将观摩学习的“皮毛”,一蹴而就“拿来用”,更加需要持续细细咀嚼、满满消化,充分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用心用情用力打造符合自身实际的靓丽名片。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