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立战功

频频“亮剑”的大数据究竟何方神圣?

过去一年,大数据查税案件频发,尤以新兴的直播电商行业为重灾区。

从郑州税务部门运用大数据追征一名网红662.44万元税款收入国库,到雪梨、林珊珊两名网络主播涉嫌偷逃税款,分别追缴并加收滞纳金6555.31万元、2767.25万元,再到直播带货一姐薇娅13.41亿元的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和罚款。

近日,网络直播界再起风浪,广州市税务部门在税收大数据分析中发现网络主播平荣(网名:驴嫂平荣)涉嫌偷逃税款,且经税务机关提醒督促仍整改不彻底,遂依法依规对其进行立案并开展全面深入的税务检查。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战功赫赫的““税收大数据”,究竟是何方神圣?

税收大数据,本身是指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形成的一类大数据集,相比于传统的税收统计数据和税收调查数据,税收大数据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促进纳税遵从,正是税收大数据的一个重要的应用范畴。

促进纳税遵从的途径有很多,如完善现行税制、加大稽查力度等。当前,税收征管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是从“以票管税”转向“以数治税”,在大数据时代,税务机关基于税收大数据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通过逃税事前刻画涉税风险特征,根据纳税人的历史涉税信息,测算纳税人的涉税风险概率,评估风险等级,可以重点监督高逃税风险纳税人,从而促进纳税遵从,甚至可以做到预防偷逃税。

利剑出鞘

税收大数据让偷逃税者“无所遁形”

利剑第一招

纳税人画像

税务局作为主管税收工作的政府机构,掌握着大量的税收数据,纳税人从设立到注销全生命周期的申报数据、缴款数据、发票数据、涉税违法违章等等数据,都在税务局里。

这些税收数据究竟有多少?

去年10月19日,江苏省召开“江苏省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会上披露一个数据,仅江苏一省就掌握两千亿条税收大数据,而这些数据可以对纳税人进行全面画像。

2019年,国家税务总局深圳税务局在风险管理工作中,首次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对大量历史风险任务反馈的样本数据进行学习、建模、扫描,成功对纳税人进行画像。

以“虚假注册”和“虚开发票”的画像为例,深圳税务局借助这两张画像,扫描下发任务177批次,涉及36916户纳税人,风险命中率高达89.64%和86.18%。

当税务局拥有纳税人画像后,不需要税务抽查,就能预判和发现该纳税人是否存在偷逃税款的违法行为。

以薇娅偷逃税案件“隐匿个人收入”为例,我们一起看看“画像”是怎么“逮住”薇娅的?仅仅需要两个步骤:

1.人工智能自我学习

人工智能以如实申报纳税的纳税人为正样本,以已被查到的隐匿个人收入的纳税人为负样本,结合基于登记数据和发票数据,进行自我学习,总结出“隐匿个人收入”的所有重要风险特征,并赋予每项特征不同的权重。

与此同时,该画像还会根据负样本的数据变化,而自动调节特征权重,以保证画像的与时俱进。

2.扫描所有纳税人

借助“隐匿个人收入画像”扫描所有纳税人,发现网络主播薇娅符合“隐匿个人收入”的特征,即找到很可能通过“隐匿个人收入”偷逃税款的纳税人。

仅这一招,绝大多数偷税行为都无所遁形。

利剑第二招

外部大数据

许多人都存在这样一个误区,税务部门只管税务的事。实际上任何大数据都会被利用起来,用于打击偷税行为。

除了税务部门自己掌握的税务大数据外,外部大数据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包括不限于:

1.其他部门共享交换的数据,如工商登记数据、股权转让数据、水电气数据等;

2.互联网公开的数据,例如上市公司依法披露的信息,法院裁判文书等等;

在未来的“金税四期”系统中,不仅涵盖税务,各个部门、银行的信息数据都将被打通,并且还会将非税业务纳入其中,实现对业务的全面监控。

利剑第三招

自动风险提示

杭州税务局稽查局有关负责人就黄薇(薇娅)偷逃税案件答记者问时,说过这么一句话:“经税收大数据分析评估发现,黄薇存在涉嫌重大偷逃税问题,且经税务机关多次提醒督促仍整改不彻底,遂依法依规对其进行立案并开展全面深入的税务检查。”

通知存在风险的纳税人自纠自查,是税务机关的最后一把武器,也是风险纳税人的最后机会。显然薇娅和其所在的公司,并没有抓住这一机会。

利用大数据识别风险纳税人和没有风险的纳税人后,电子税务局会自动向其发送“风险提示提醒函”引导其自查自纠。如果纳税人在自查过程中有疑问,税务机关会及时进行辅导,帮助其排查风险、解决问题。

经过提示提醒还不愿意纠正、整改不彻底的纳税人,税务机关便会采取进一步检查措施。

直播带货领域,本就是一个建立在大量技术基础之上的全新行业“风口”,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具备任何的“豁免权”。当它侵犯到普通纳税人权益的时候,同样蕴含着大量新技术应用的监管系统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更新迭代、尽职履责,为人们享受新技术新科技带来的便利保驾护航。

一专多能

打击犯罪与帮扶企业“并向而行”

税收大数据在优化税费服务方面大有作为:

一、为企业“牵线搭桥”,让产业链供应链更畅通。税务部门运用增值税发票等税收大数据,开展多维度企业复工复产复销分析,并开发专门服务平台,利用税收数据为企业牵线搭桥,引导上下游、产供销对接,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

二、绘制帮扶“导向图”,让政策落实更精准。在税费优惠政策落实中,税务部门依托税收大数据,精准筛选符合条件的纳税人缴费人,主动宣传辅导,实时跟踪监测,确保政策红利以最快速度精准直达市场主体。

三、搭建办税“高速路”,让税费服务更便捷。税务部门大力推行“非接触式”办税缴费,实现了政策“码上可知”、咨询“线上可答”、业务“网上可办”、操作“掌上可行”,214项办税缴费事项、90%以上的企业纳税人业务可通过网上办理,其中纳税申报业务网上办理率达99%以上。

四、数据脱敏“把关人”,保护纳税人隐私权。通常而言,税务机关在使用纳税人申报的税务数据时,不能将未脱敏的税务数据提供给其他市场主体、其他机关或组织使用。至于税务机关在税务征管过程中形成的数据以及从第三方及政务或公共信息平台合法获取的信息,也应当结合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基本原则,妥善加以使用。

随着“金税四期”的到来,税收征管从“以票管税”走向“以数治税”,“税收大数据”将继续发威,完美锁死了偷逃税这条路。与此同时,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对企业财税的数字化能力和合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财税服务企业或将是利好。

可以预见,从追查偷税漏税到助力经济发展,税收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展,为社会治理打造一副“火眼金睛”。

这,就是税收大数据的力量!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