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问优质问题,过更优质的人生 -《学会提问.实践篇》读书笔记 《学会提问.实践篇》是日本作家栗津恭一郎的作品,全书共70千字,栗津本人的工作是一名企业高管教练,主要是以问问题的形式帮助企业高管进步的,而他本人写作这本书的目的,在书的结尾很清晰明白的说明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世界上有很多种书,以我个人而言,无论什么样的书,到我这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嗯,很一般嘛,读不读都差不多。第二种是,这本书有点意思,可以读一读。第三种就是,哦哟,居然还有这样的书,我怎么没发现,要多读几遍。当然,学生时代非读不可的教科书除外。 《学会提问.实践篇》是属于第三种。这本书首先把问题分为了4种:轻松问题,优质问题,劣质问题和沉重问题。优质问题是让人乐意回答并有发现的问题。轻松问题是让人乐意回答而发现较少的问题,沉重问题是让人难以回答,但是却有重大发现的问题。而劣质问题,无法回答而让人鲜有发现。轻松问题和沉重问题可以转化为优质问题。尽可能避免问劣质问题。 四种类型的问题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例如把沉重问题加上让人乐于回答,就变成了优质问题,而轻松问题加上让人有发现,即可变成优质问题。敲黑板,尽可能避免问劣质问题哦!

优质问答经验_优质问答是啥_问答优质经验怎么写

四类问题相互转化

书中还提及了两个方面,可能大多数人意识不到人类是问题驱动型生物,人类天生对问题会感兴趣。怪不得,世界上畅销的书籍及电影,或多或少有悬疑的成分在里面,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月亮上到底有啥?金星上有金子吗?这一类问题,从人类的儿童时间的存在了,好奇心是人的天性,也是进步的源泉。疑问会导致思想的发生,从而导致行动的产生,行动又会直接影响到结果。人类的进步,和问题实在是分不开啊。

第二个就是,问题分为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主要特征是没有是否的明确答案,而封闭式问题存在着明确的答案。如作业完成了吗?就属于封闭式问题,而“你觉得问题最大的部分在哪里?这就是开放式问题,答案因人而异。封闭式问题虽然很有沟通效率,但却往往给人一种怀疑和叱责的感觉,例如,作业完成了吗?这个问题,就表示了对人的一种怀疑,包含着“作业还没有做完”的意思。开放性问题由于没有明显的答案,也就没有是否和对错之分,是非常有利于思维的发散,也使人乐于回答,容易沟通。 怎么迅速的分辨自己问的问题时开放性的还是封闭性的?有个tip就是,问问题的时候在心中,把问题翻译成英文,如果你的问题是“do you……?”“are you……?”多半是封闭式问题,这时候你就要注意了。如果计划养成沟通的习惯,不妨从自己的日常提问开始吧,记录下来,自己日常问是封闭式问题居多,还是开放性问题居多。

既然说人类是问题驱动型生物,那么如何才能问出优质问题呢?其中最大的核心就是,了解别人心灵深处的“want”。具体地说就是3V和5W1H的结合。3V是指:Vision:理想,希望达到的状态,渴望得到的东西,由衷想尝试的事;Value:价值观,判断事物时所重视的价值观;Vocabulary:词汇,平时常用的词语。而5W1H则是Why:原因,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员,What:对象,How:方法。把这些因素排列组合,即可产生优质提问,例如:你“何时”觉得工作“最有趣”?为了达到目标,做“什么”才是最迫切的?日常多做有目的的练习和关注问题对象的“want”,你就会有意向不到的提问和收获。

除了对别人提出优质提问,也要时不时对自己提出符合自己的3V提问,例如“未来更美好的明天,我可以做什么?”“未来提高效率,在哪方面开始着手?”在不断提问中,问题就会像种子一样,不断的在你头脑中内化,生根发芽。直到改变你的行动,帮助你遇到更好的自己。

虽然现实生活有些艰难,但是,请鼓起勇气,多向自己提问吧,相信你一定能在优质问题的引导下,过着更优质的人生。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