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召开是对民政领域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干部职工有力的激励,对民政先进典型们更是巨大的鼓舞。
既感无比光荣 更觉责任重大
全国劳动模范、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孝康养老服务中心主任李晶,从事养老服务已有10年之久,她切身体会到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在现场参会的全国先进工作者、山东省济南市殡仪馆入殓师辛沙沙深刻感受到,每个普通劳动者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辛沙沙说,只要勤奋努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谁都可以在平凡岗位上让自己的人生大放异彩。
“新发展阶段对民政工作作出新部署,作为民政系统的先进工作者,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为民政事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这次受表彰的全国先进工作者、湖南省株洲市民政局二级调研员袁桂雄表示今后更加坚定了他当好主人翁、为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作贡献的决心。
时刻不忘初心 永远保持本色
杭州市儿童福利院抚育保健科科长麻培均从事孤弃儿童护理工作16年,成长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她表示,自己的成长源于民政“孺子牛”精神的感召,源于民政价值观的浸润,源于民政为民爱民情怀的积淀。她表示,自己将积极发挥先进工作者的示范带头作用,在民政事业改革发展中,把劳模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董健是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中心敬老院院长, 2015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虽然不在现场,但她表示“我要珍惜荣誉,以身作则,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永远保持先进工作者的本色。”
“在基层民政工作中要埋头苦干,带头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感染更多的民政人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袁桂雄表示,要发挥基层民政工作者的主力军作用,书写“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
靠学习强能力 以创新提质量
“作为一名服务逝者的技术人员,只有不断钻研和提升技术才能更好地体现工匠精神的要求。”201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市龙华殡仪馆遗体防腐整容师王刚一直致力于将数字建模、三维扫描、3D打印、面部识别等前沿技术应用于殡仪服务。在他看来,技术更新飞快,新型技术市场应用前景、技术人才的培育传承、遗体服务技术如何博取众家之长等课题都亟待思考和解答。
“要以严谨、细致、高效、创新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及时瞄准行业发展,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提高专业技能、为民服务的本领。”王刚说,对专业精益求精的追求永无止境。
李晶在养老服务实践中,通过强化技能培训、创新服务模式、更新服务设备、规范服务流程、整合资源,探索创建了“专业基础服务+老年社会工作+公益援助+志愿服务+以农养老”的孝康模式。
麻培均以“劳动模范麻培均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带领团队积极探索适合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发展新做法,并组织编写相关教材,将知识和经验传输给同行。同时,发挥传帮带作用, 带动更多的青年护理员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