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力量:一门手艺只能让掌握它的几个人丰衣足食,然而,打造一个地域品牌却能让一帮人富起来。他十年如一日,探索反季节黄鳝养殖,最终使华阳人有了自己的品牌,逐渐为该地的农产品赢得一张入市名片。
他奇思妙想,换来“十年初心”
他叫王忠华,今年54岁,现在是华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小时候在水乡长大的他,非常喜欢吃黄鳝。他发现由于黄鳝要冬眠,冬季上市产量非常有限,在这个时候要吃到黄鳝就要花费夏季的几倍价格……
有一天,王忠华突发奇想“,能不能自己养殖黄鳝?若能实现反季节上市,肯定会走上致富路……”由于这次设想,便让老王走了发季节黄鳝养殖的探索之路。
他说干就干,95年辞去了张家港市化肥厂的工作,在自家房前屋后挖了几个水泥池子进行养殖试验。这对生活90年代的周围人来说,的确有些不解。
最初几年,老王的反季节黄鳝实验屡屡受挫。放进水池的黄鳝苗,没过几天就接二连三死掉了。然而他并没放弃尝试,四处拜师学艺,了解水温水质,模拟黄鳝自然生长环境,逐一攻克黄鳝反季节养殖难题。仅仅用来做试验的黄鳝苗就用了5000多公斤,各种费用加起来耗费了将近60万元。在最艰难的时刻,他只好卖掉城里的房子继续探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老王找到了黄鳝死亡原因:自然界中的黄鳝都生长在隐蔽处,但人工养殖池里没有覆盖物,白天太阳直射造成水温过高,到了夜间水的温度降下来,这样一冷一热就让黄鳝有了应激反应。此外,水泥池里的黄鳝苗密度太高造成了排泄物过量,导致水质恶化。
王忠华采纳专家的意见,用水葫芦代替黄鳝的洞穴,营造黑暗的栖居环境。不过,水葫芦的遮荫效果并不是最佳的,到了夏季,难以起满足适宜黄鳝的生长温度(15℃-30℃),温度过高就会影响黄鳝吃食,甚至停止生长。
于是,他就在黄鳝池的上面搭上了遮阳网,尽量把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样虽然保证了黄鳝的成活率和生长,但是购买遮阳网要花费成本,加之每年搭网,每年撤网总是费工费力……
他无心插柳,却获“意外之喜”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王忠华接触到了循环农业的理论:可以在水泥养殖池上面种葡萄,下面养黄鳝,葡萄是藤蔓植物,它可以给黄鳝遮阳,而黄鳝又可为它提供肥料。于是,老王先中了3亩葡萄决定做尝试,在他的黄鳝养殖池上搭起了葡萄架。
由于在黄鳝养殖池边种植的葡萄树,养分比较足,并且绿色无污染的缘故,所以葡萄肉质佳、口味甜、颜色美,在市场上很快打开了销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上了他种植的葡萄。真是“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老王苦苦探索的黄鳝养殖一直在赔钱,不料种的有机葡萄却很快有收获。
他注册的品牌,整个华阳人获益
他又租下了100多亩土地,决定扩大这种种养结合规模。一年下来,仅葡萄收入就有几十万元。11年,他为自己的葡萄注册了地域商标,使得华阳人有了自己的葡萄品牌。
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王忠华心里更有底气,更专心研究反季节黄鳝养殖。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试验,养殖规模也一次次调整,王忠华和家人苦苦探索的黄鳝立体养殖技术终于取得成功。一亩地,黄鳝产量可达5000斤、葡萄产量4000斤,纯收入能达到五六万元,收益是别人的好几倍。
对各地前来请教黄鳝养殖技术的人,王忠华慷慨相助,毫无保留分享经验。老王还有个朴实的想法:“一人富,不算富,乡亲们一起富了,才算富。”他将这种成功黄鳝反季节养殖模式复制,带领村民一起致富。从而,进一步扩大黄鳝的系列产品规模,补强其品牌影响力。
真农小编之所以分享黄鳝“反季节立体养殖”案例,是因为早期尝试走“农业品牌道路”的真农人从中已经尝到了甜头。随着城市中产阶级人口基数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考虑温饱问题,而是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反时令、安全、健康特色和品质。如果这时进入到消费者视野的农业品牌,能够向消费者保证其产品的特色、安全和品质,那么消费者会优先选择有品牌保障的特色农产品。所以说,农产品的品牌将会是农业生产和发展的趋势,也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时代真农人不应禁锢在传统的认识中,赶快换种思路玩转农业品牌。
真农网技术团队响应农业4.0趋势的发展,为农业农户开发了一款神奇的APP,这款APP的“溯源功能”做到了消费者所食用的产品,有地可查,有源可溯。除此之外,APP凭借“溯源功能”,为真农用户打造了一套农产品品牌塑造和养成服务系统,期待你的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