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临大地,岁物丰成。溧阳市上兴镇牛马塘村红薯丰收正当时。从偏僻脏乱的“空心村”到远近闻名的薯文化“网红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1万元增长为近3万元。9月26日上午,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荔直播《走进乡村看小康·最是橙黄橘绿时》来到了溧阳牛马塘村,破解地瓜村里的致富密码。
江苏台记者吴迎旋说:“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村上正在丰收的红薯田,我身后的大哥大姐们正在忙活着。虽然我不是特别懂行,但是我也觉得一个枝上能长这么多地瓜。”
常州溧阳市上兴镇余巷村红薯种植户余小年说:“品种和栽培方法都有说法的。原来我们传统栽红薯是这样直着栽下去,现在你看我这个根是弯下去的,是睡在里面的。所以说咱们这个产量高了。”
初秋时节,溧阳牛马塘村千余亩红薯田迎来了沉甸甸的丰收。近年来,通过规模化生产、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引进,牛马塘村的红薯产量从每亩不足2000斤提高到5000斤,价格也从3毛一斤涨到了3元一斤,精品红薯甚至可以卖到每斤10元。每到节假日,溧阳牛马塘村游客络绎不绝。让大家慕名而来的,除了软糯甘甜的红薯美食,还有灵动整洁,充满“红薯IP”的美丽村容。
无锡游客说:“村庄很漂亮。我就是一路过来,我觉得它包括风景、绿化都非常好。”
常州游客说:“我们还蛮喜欢这里的,其实我们就是专门从常州那边赶过来的。也蛮有当地的一个特色的,蛮适合带小孩过来玩。”
很难想象牛马塘村曾是一个“空心村”——经济发展缓慢,村容村貌破败,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
四年前,借助溧阳1号公路通车和获评首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的契机,牛马塘村开始打造“地瓜村”品牌最大限度保留村落传统风貌。还通过宅基地有偿置换等方式盘活土地,引进汽车莱斯、火车莱斯、精品民宿等外部投资旅游项目。村容村貌美了,旅游资源多了,村民的钱袋子自然越来越鼓。
常州溧阳余巷村村民说:“我之前在家带小孩,小孩太小不好工作。我现在在旅游景点打工,每个月几千块钱挺好的。还一边可以工作一边带小孩,感觉挺好的。”
目前,溧阳牛马塘村乡村旅游产业已带动350余人就业,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约400余万元。人均收入从前几年不到1万元增加到近3万元,并带动了周边18个自然村的发展。
(吴迎旋 刘磊 毛俊 魏玉卿 王建安 桑雨生 刘启鸿 林煜 刘欧闻 郑伟康 溧阳台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