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3月31日讯(李晓怡)“生逢盛世,我们享受着新时代的和平阳光,书写着新时代的奋斗华章。”近期,成都市教育局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第七批新优质学校名单,成都市和平街小学榜上有名。
从辛亥革命时期的女子小学,到特殊教育辅读班的设立,再到锦江区普特融合学校的先行者,这所拥有百年发展史的学校,穿过历史的坎坷洗礼,立足于平等接纳每一个生命。在这里,爱意蔓延,成长肆意,老师为学生提灯引路,育梦成光,在育人道路上不断优质前行。
明确价值导向
悦纳每一个生命
“教育是向美而生的事业,最美的教育在于师生同在辽阔的沃野里自由地成长,相互倾慕,彼此成全,收获各自的魅力人生,这是我们和小师生的共同愿景。”在创建市“新优质学校”的道路上,成都市和平街小学始终坚持科学的价值观引领,切实把握好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师生共育,向美而生。
在党建引领方面,和平街小学推动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落实落细,坚持以“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兴教育”的思路,落实“学习新思想、争创新作为、展示新形象”的总体要求,不断提升学校党建工作质量。以融合创新的方式努力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使党建活动从单一走向系列,从点状式走向关联式、整体融通式和双向互动式,让党建活动有亲切感,让教职工有向心力。
和平街小学曾经历了数次并校和学校服务生源的变化,走过了35年“普特共校”的历程。打破普特之间的壁垒,将二者从“分离”走向“整合”,最终推向“融合”。在探索融合教育的路上,学校不断站在新的起点,通过理性思考凝炼学校的办学思想,通过务实行动进一步彰显学校的价值追求,生长出了“愉快接纳每一个生命,倾心成就每一位学生”的办学理念,并在此后的教育实践中以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作为接纳和成就学生的核心要旨,以不忘初心、尊重生命、立德树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发展个性作为接纳和成就学生的实践要义。真正践行“教育为公,以达到天下为公”,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完善课程体系
创设立体化环境
课程,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培养“向善 向上 向美”的和小学子,学校坚持目标导向、文化融入、扎根过程等课程建设理念,立足“适应当下,适应未来”的课程目标,通过“三课一体”引领学校课程教学务本行动,以课程统整学校教育工作,以课题助推教师发展,以课堂赋能学生成长,建构了“双适课程”体系。
“等一朵花开,需要很多耐心和很多爱,每一颗种子的存在,都无可取代。”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和平街小学坚持做好五育并举,不断优化课程结构,设置了助推学生全面整体发展的三类课程,包括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发展学习能力的基础课程;满足学生知识拓展需求,发展兴趣潜能的拓展课程;满足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个性发展的实践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构建了“三段(课前、课中、课后)五环(情境导入、目标导向、互动点拨、目标检测、反思建构)”的教学框架,用精准的学情分析、真实的情境问题引导、丰富多样的课后辅学落实“以生为本”理念,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呵护每个孩子多彩成长。
和平街小学以《家国情怀》为载体,形成了学校德育大思政课程,通过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同时,注重校内外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等教育资源,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多方联动助推
发挥全方位资源
师者,以德而耕,识获山河。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上,和平街小学以激活教师发展引擎为目标,从“心”出发,塑心、塑行、塑品,通过“三塑三心”工程,探索队伍淬炼之路,培养爱至深、艺至精、境至远的“四有”好教师。学校坚持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凝聚出团结温馨的成长共同体;潜心磨砺专业能力,依托教研联动赋能教师高效发展;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做好品牌引领带动团队提升。通过不懈努力,学校教师在学科教学竞赛、教师技能大赛、班主任技能等比赛中,荣获市、区级一、二等奖,教育教学成果、研究论文也在省、市、区多次获奖。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才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在探索学校优质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民主制度,利用好多方资源,营造崇尚公平的氛围,关注每一位学生、家长、老师,注重与家长、与社会关系的协调,凝聚外部力量促进学校发展。
教育是人点亮人,科学的教育理念也会点亮每一个家庭。通过小幼衔接、小初衔接、家长学校、家长辅导员、家校活动等多种形式,和平街小学积极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持。以教师引领的家长沙龙活动提升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达成共识。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实践性活动,开发家长资源,培养家长中的“大先生”。此外,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每年评选优秀家长,树立家庭教育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