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们在选择农作物的时候,总是会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市场价格、销售渠道、亩产量等,都是以创造收益为主要考量。在众多的农作物中,以蔬菜的生长周期最短,但行情波动很大;而果树进入果期的时间相对长一些,行情波动也比较小,只是保质期短,销售压力较大;而中药材则普遍生长周期长,但价格也更高一些,市场需求较为稳定,又很耐储存,但容易遇到炒作或种植骗局,种了没人收,或是种的时候高价,等收获的时候连本钱都收不回来。
此外,还有一些种植花卉、盆栽、苗木的,相对比较小众,但苗木也是时常成为炒作的对象,尤其是用作城市绿化的。随着信息资讯的传播越来越快,很多农民朋友也更加开阔视野,会去多方面了解农产品的各种优劣势,以及价格和市场需求情况。
但在10年前,多数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还是比较单一的,也就使得如今看来,那时候很多种植项目都成了骗局。在药材领域,像白芨、玛卡等都曾经是炙手可热的项目,如今纷纷跌落神坛,而可以提取紫杉醇的红豆杉,也在大量种植之后,令农民朋友骑虎难下,被说成骗局。
在上世纪60年代,红豆杉被发现可以提取紫杉醇,而紫杉醇在对抗肿瘤上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3公斤的红豆杉树皮只能提取1克的紫杉醇。由于需求量庞大,而提取需要耗费大量紫杉醇树木,受到紫杉醇的高价吸引,红豆杉开始被大量砍伐,甚至是乱砍乱伐的掠夺行为,不到40年的时间使得红豆杉的数量急剧减少,野生红豆杉一度处于濒危的状态。直到1999年被列为保护植物,才使得幸存的红豆杉得以喘息生长,因为红豆杉本就生长缓慢、繁殖能力又很差,所以至今野生数量仍然很少。
而红豆杉是目前获取紫杉醇的主要方式,市场价格也一直很高,如今仍以毫克计价,30毫克的价格就要接近百元。因此在红豆杉被列为保护植物后,就有人利用红豆杉的高价作为宣传,吸引农民种植,卖红豆杉苗木获利。
只是红豆杉生长实在太缓慢,如今几年过去也仅仅长成了小树,想卖给制药厂也没人收,更卖不上什么价格,想等它长成大树不知要等到何时,一副骑虎难下的模样。庆幸的是红豆杉四季常青,结出的果子呈红色,十分惹人喜爱,颇具观赏价值,很多农民只能无奈将其当成盆栽出售。
以前红豆杉提取紫杉醇,通常是要将其砍伐,甚至是连根拔起,对于生长缓慢的红豆杉来说,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对于种植户来说更不是长久之计。因此近几年有人培育出了改良版的红豆杉,紫杉醇及其他具有药用价值的物质富集到红豆杉的枝干上,每年只需要采集红豆杉的枝干就行,还不影响红豆杉的生长,免去不断种植,再整棵砍伐的弊端。不过目前仍是以和收购企业合作的模式开展种植,想要投入或是购买树苗,也不要被忽悠了,因为这类模式是大多数农民玩不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