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铺就百姓致富路

——记南芬区思山岭街道石湖村党支部书记穆俊

“要是没有穆书记,我们现在还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儿务农呢,哪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啊!” 南芬区思山岭街道石湖村村民郭君翼感激地说。而郭君翼的话,说出了许多石湖村村民的心声。

穆俊是土生土长的石湖村人,对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有着深深的爱。刚刚担任村干部那会儿,石湖村集体经济薄弱,老百姓收入很低,穆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才能带领乡亲们趟出一条致富路,一直是穆俊急于破解的“难题”,而这道“难题”终于在2008年的一天迎来了转机。那天,村民在村子里无意中发现了一块儿奇形怪状的石头,经过细致打磨,竟然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穆俊知道这一消息后,觉得也许这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致富路。于是,他多次实地考察,并聘请专业人士帮助进行勘探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村内矿产和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木纹石、青云石为稀有石材资源,经打磨、雕刻成的奇石、辽砚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得到准确信息后,穆俊第一时间号召村民到田间地头捡拾石头,并帮助村民学习打磨技术,又借助互联网扩宽销路。随着该村“奇石”的逐渐走红,本溪卓伦石业有限公司、锋达辽砚奇石有限公司、君翼奇石馆等奇石、辽砚加工销售企业纷纷与他们签订了合作协议,一个集生产、展示、销售为一体的辽砚文化产品集散地在石湖村初具雏形。

为了充分发挥并不断扩大辽砚文化产业园区加工区的资源优势和规模效应,策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改善村子环境,提升村民生活品质,穆俊带领全村把打造辽砚奇石专业村作为建设新农村、富裕新农民的重点工作方向。2013年以来,在南芬区政府、辽砚产业园区和街道办事处的指导和帮助下,该村聘请了专业设计团队,制定了“奇石村”总体规划。规划区总面积达1650亩,共分为加工区、展示销售区、公共服务区、旅游观光区和商业地产区等5个功能区。展示区部分包括空置地方改造、龙山家园楼房改造和传统民宅改造等3种形式。目前,全村奇石辽砚经营业户已发展到50家,其中已完成工商注册的业户35家。此外,基于石湖村便捷的区位优势,该村近年来还新建成了1500亩大榛子园区,并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未来五年的新发展目标。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过去的石湖村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进出村道路坑洼不平,十分难走,特别是在“奇石”产业逐步走上正轨后,村子的基础设施便显得更加急需改造。因此,穆俊曾多次提出相关整治意见和建议,并在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积极聘请了道路建设、规划专家,对村庄建设进行了统一规划。按照规划,该村目前硬化环村道路2700米,在主要道路和街道两旁栽植花卉、绿植1000余株,建造美化街墙1000多米、建造自来水蓄水池6座、挖设排水沟1700米、硬化附道1万多平方米、粉刷墙壁8000多平方米,基本达到了硬化、绿化、净化、美化的要求。村民的物质生活富足了,精神食粮更不能少。为丰富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石湖村还建设了28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奇石公园,供村民闲暇时休闲娱乐。

都说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穆俊用十五载光阴,帮助村民用“奇石”铺就了一条致富路。在未来的岁月里,他将继续怀揣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带领全村百姓走向更美好、富足的明天。

本报记者 张思思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