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各乡(镇)立足地方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家庭式”种养殖产业,将发展生态种养殖业作为带动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切实整合资源资金、创新发展思路、深挖种养殖业,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日,记者来到满银沟镇红沟畜牧养殖家庭农场,远远地便听到此起彼伏的牛叫声。走进一看,宽敞洁净的牛舍内,一头头膘肥体壮、皮色油光的西门塔尔牛悠闲地甩着尾巴、吃着草料。正在牛圈里忙着清理牛舍、添加草料的农场负责人张吉福告诉记者,这上百头西门塔尔牛是他的“小银行”。

“我2019年出去打工,做一天休息几天,回来后看到我们这里,适合搞养殖,就有个大胆的想法,养殖西门塔尔牛,到目前为止,我们采取自繁自养的模式,销路还是挺广的,好几个省外的买家都打电话来预订。”张吉福说道。

致富养殖项目_养殖动物致富_致富养殖动物图片

记者了解到,2019年,在外打工的张吉福回乡购买了20余头本地黄牛养殖。后来,他发现养殖西门塔尔牛前景更好,就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截至目前,他的养殖场有160余头西门塔尔牛,今年出栏量预计达30余头。

致富养殖动物图片_养殖动物致富_致富养殖项目

近年来,满银沟镇红沟畜牧养殖家庭农场所处的发箐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给予养殖户政策引导,鼓励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该农场在2020年建成后,通过撂荒地整治,流转1100亩闲置土地,作为青储饲料基地,并向上级部门争取了155万元奖补资金。”满银沟镇发箐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杨自恒说。

据了解,满银沟镇红沟畜牧养殖家庭农场建立起来后,聘请了当地6名村民长期帮助管理牛舍;在青储饲料种植及收割季节有2000余人(次)到农场务工,大大增加了当地村民经济收入。

“我今年62岁了,在外面打工别人也不要了,他这个农场建立起来后,我来他这里管理牛,家里也能照顾,一年还有三万多元的收入,我很高兴、很满意。”满银沟发箐村村民韩天树兴高采烈地同记者说道。

张吉福创办养殖场,不仅圆了他个人的致富梦,也为村里的群众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撸起袖子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党员干部需要以“干”字当头,既要在实践中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富,又要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大力激发内生动力,既各自发力,又同向合力,乡村才会迎来真真切切的改变。

致富养殖动物图片_养殖动物致富_致富养殖项目

张吉福说,他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今后把自己家里情况搞好了,还要带动群众把产业发展好,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同时,非常感谢一直以来支持帮助他的人,他富裕了也要尽自己所能帮助其他人,让他们也把生活越过越好。

近年来,满银沟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在保粮食、保安全的基础上,结合立体气候特征,大力发展炭山椪柑、黑山羊和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记者 余云换

编辑 王礼明 审核 赵海华 杨海灵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