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杜玉婷 通讯员 张祖芬
八月瓜挂枝头。
八月瓜种植园。
采摘八月瓜。
“八月瓜,九月炸,十月摘来诓娃娃。”眼下,正是八月瓜成熟的季节,走进恩施市崔家坝镇茅田村,紫红色的果实挂在枝头,沉甸甸、乳白色的果肉呼之欲出,清香四溢。游客穿梭在林间,尽享采摘乐趣。
“今年的八月瓜比去年产量高,预计每亩收获1000公斤,可实现亩收入1万元以上。”9月6日,茅田村八月瓜种植基地里,负责人罗玉煌介绍道。
将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八月瓜,发展成规模化的种植采摘基地,罗玉煌给我们娓娓道来一段故事。
2015年,青年医生罗玉煌购物时发现,家乡山里随处可见的八月瓜竟然摇身一变,成了每公斤100多元的稀奇玩意,这让他嗅到了一丝商机。
家乡有不少的荒地和残次林地,为何不尝试种植八月瓜,为乡亲们探寻出新的致富产业呢?
深思熟虑后,他痛下决心,摇身一变,从医生变农民,与兄弟罗义一起,踏上返乡创业路。
为此,村民们议论纷纷:“好好的医生不做,跑回来当啥农民嘛!”
罗玉煌有着自己的考量。“返乡创业,为的不仅是我个人,如果能带动村民们一起致富,那也算做了一件回报家乡的事情。”罗玉煌说。
头顶星辰,脚踩大地。仅仅3年时间,50余亩的原生态八月瓜基地粗具规模。从移栽、施肥、除草、搭架子……兄弟俩都是亲力亲为。这两位起初不被看好的年轻娃,也成了崔家坝镇八月瓜种植“第一人”。
“只有种出地道的八月瓜,才能获得市场的肯定。”罗玉煌深知品质为王,到处请教专家,拿着书本在田间地头一点点琢磨,边学边实践边总结。
为了确保八月瓜的品质,兄弟俩采用生态栽培,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全部用畜禽粪和草木灰。
同时,为了让八月瓜个头保持均匀,他们不追求亩产量,严格疏果,对八月瓜施行“计划生育”。
坚持品质走在产量前,让罗玉煌拥有了一大批忠实客户,尽管今年的八月瓜尚未上市,但已经收到了近5000公斤的订单。
能人带头,致富不愁。看到了实打实的经济效益,乡亲们也纷纷跻身到八月瓜产业中。今年以来,10余名村民先后加入,共种植了20余亩八月瓜。兄弟俩也践行起他们的初衷,主动上门为村民们答疑解惑,八月瓜“小专家”的名号渐渐打响,一条以产业振兴带动村民致富的道路也渐渐明朗起来。
“随着村里八月瓜的种植规模越来越大,我们不仅要举办八月瓜采摘节,还计划与高校合作,推进八月瓜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谈及未来规划,罗玉煌眼眸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