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颖经营着三个土鸡放养基地,现在这一个基地近1000亩,养着近万只鸡
吴春颖除了自己创业,她的基地今年还带动300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
法制晚报讯(记者 任小佳)吴春颖利落地撒出一瓢玉米,数不清的母鸡奔来觅食。在广西柳州市融水县香粉乡香粉村的竹林里,有个近1000亩的土鸡放养基地,这些土鸡吃玉米、吃竹虫,颇受市场欢迎。
而这个庞大的养鸡基地正是苗家姑娘吴春颖一手创办,起初的规模并没有这么大,正是由于吴春颖拉动了其他贫困户一同参与才有了今天的局面。2016年,80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参与经营,每户贫困户增收8000元;到2017年,已经有300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
在外漂六年 创业去养鸡
1984年出生的苗家姑娘吴春颖,从小就生活在香粉村,2000年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了三年。随后她外出打工,在云南“漂”了6年。在这期间,吴春颖一直在云南省临沧市的一家汽车美容中心工作,销售汽车用品,最初月薪一千八,后来因为工作业绩好,月薪也涨到七千元。
但是因为牵挂家中的父亲,2011年,吴春颖回到家乡自己创业。
吴春颖告诉《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自己妹夫是专门学养殖的,于是就和家人共同经营起了养鸡场。他们根据当地的环境特点,选择了养殖肉质好、容易养、疾病少的棕色土黄鸡和灰白相间的凤花鸡。吴春颖告诉记者,这一个基地就有近万只鸡。
而他们现在一共有三个基地。
初期愁销路 品牌拓市场
早上6点,大家就要起床捡鸡蛋,竹林下、草窝里,差不多要捡一个小时,才能把一个基地里近万只母鸡产的蛋捡完。“有的母鸡在很远的山上产下鸡蛋,我们忘了捡,过段时间,母鸡还会带着几只小鸡回来。” 吴春颖笑着告诉记者,眼下基地的一切都有条不紊,回想创业时的情景,当初的艰辛依然历历在目。
吴春颖养的第一批鸡就遇到销路问题,“养了两万只公鸡,卖不出去,最后50元一只低价处理了。”她告诉记者,当时还找到当地政府希望政府能够帮忙解决销路问题。
但是,最困难的时候是在2013-2014年间,投入产量变大了,基地规模扩大到养3万只鸡,资金周转一下子遇到了问题,最后是通过贷款解决的。
2015年1月,吴春颖成立了融水县石潭牲畜专业合作社。经过一年多不懈的努力与奋斗,于2016年8月在国家商标总局注册“柳融香”土鸡品牌。
“现在慢慢做得很好了,市场打开,能够销售到柳州市、南宁市,刚刚卖出了一大批,都是老顾客来捧场。在家乡,我们常常参加一些养殖的培训,有不少学习的机会。” 吴春颖讲道。
致富传帮带 300户脱贫
每到给鸡打疫苗的时候,吴春颖就会添加额外的帮手。“给鸡打疫苗,需要一个通宵的时间。我们每卖出一批鸡,会间隔一段时间再养,这也是为了防止有疫病发生。”吴春颖说,由于自己的基地位于竹林,环境幽静,从养鸡到现在,从没发生过一次瘟病。
同时,为了方便给鸡喂粮食,吴春颖和家人还在基地修建了一个索道,用来运送玉米,“这个索道直接连着山上的鸡舍,现在基本一个月要吃掉6吨左右的玉米。”
除了早晚各喂一次鸡,每到晚上,他们还要再走进7个鸡舍,检查有没有鸡群打架或被踩的情况,所有鸡舍全走过一圈,他们才能安心休息。
据《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了解,2016年,吴春颖的合作社带动80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参与经营,实现产供销一体,每批养殖成品鸡两万多只,年出栏12万只,产值达800万元,每户贫困户增收8000元,成功为贫困户的增收找到了一条脱贫之路。
今年,这个基地扩大林下放养基地至1000亩,带动了300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
吴春颖从竹林间的石阶走下,她说:“回家创业也同样辛苦,但时间更自由一些,除了自己的生活改善,也能帮上其他的人。”
文/记者 任小佳 摄/记者 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