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地瓜变成致富“金疙瘩”秋末初冬,在山东省平度市东阁街道桃源洞村的田地里,五颜六色的红薯被一排排地摆在田地里,黄的、红的、粉的、紫的、白的,别有红薯赶大集的风趣。日前,笔者走进桃源洞村红薯培育基地,七色斑斓的红薯深深将我们吸种类繁多,绿色无污染“这些红薯每一个颜色就是一个品种,有本村祖辈传下来的,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有的生吃甜,有的熟吃香,有年轻人喜欢的,也有对老年人健康有益处的。我们的地瓜,纯天然无公害,绝对让顾客买得满意,吃得放心。”见到笔者一行,桃源洞红薯种植合作社社长李国顺热情地介绍起2009年,桃源洞红薯种植合作社成农”为己任,坚持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理念,着力畅通绿色信贷通道,优先提供小额担保贷款、青年创业小额贴息贷款等政策支持,帮助解决农户自主创业发展上的资金难题。目前,通过当地信用社的大力扶持,该镇在梁家湾村西发展了13.5公顷红枫苗木基地,在杨庄南发展了6.7公顷金银花、石榴种植基地,在塘崖村北发展了6.7公顷猕猴桃种植基地。官集村农民郁文启在党委、政府及信用社的扶持下,成功引进了稻草栽培双孢菇项目,创办了裕丰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建设了44菇标准化生产车间,种植面积达到14万平方米,年生产鲜菇100多万千克,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实现利润30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技带头人。

像500余名农民创办了科技种植园、循环经济园,成为令人羡慕的科技致富能让人,辐射带动了1000余名农民增收致脑”。围绕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镇财政所先后拨付10余万元专项资购置了8000余张科技光盘、1万余册等多方筹措扶持资金扶持60个自然电视、DVD等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安装了宽带网,实现了现代远程教育“村村通”,同时遵循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分期分批对农民群众进行了网络知识、文化科普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了农民群众学习利用现代教育设施的能力。该镇饮马庄村、尹庄村、村利用“科技书屋”,采取请农技人员授课等形式及时向农民群众传授蔬菜种植、林果栽培、畜禽饲养等方面的科技知识,解答群众提出的疑难问题,使1600多名农民走上了科技致富之路。郯城县杨集镇党委)40立,李国顺带领合作社大力向红薯品种优良,样式多样化方向发展,先后从国内外引进优良红薯品种32个,发展红繁育基地1.3公顷,专门用于优质红品种得到规模化种植,种植基地年产红薯达万千克。品种优质,营养价值高据李国顺介绍,桃源洞村的土地优质,种出来的地瓜色泽靓丽,皮薄,无筋,烹饪易熟,食用香甜,营养价值高。尤其是紫薯,那可是食品里的抗癌明星,富含花青素,对100多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别看这小小的地瓜,在市场上一盒就能卖到50都说山地贫瘠,而桃源洞村却是一个例外,在平度有句土话叫“乡里城里不如桃源洞里”,指的就是桃源洞村优质的土壤。解放后平度市曾进行过一次土地评级,桃源洞村的土地土质肥沃,各种微量元素含量极为丰富,位居全市第一,种出来的地瓜因营养价值高,口感极佳而受到群众的喜爱。桃源洞村的地瓜都种在山林的沟渠中,用黄豆和农家肥做肥料,山上的泉水浇灌,然后依托周围环境自然生长,直到成熟。祖祖辈辈吃了这么多年,从未间断过。桃源洞红薯不仅种植的土地肥沃,其种植方法也别具特色,相传已延续了400余年。产销一条龙,品牌提升附加值“桃源洞地瓜在市场非常好卖,一说是桃源洞的地瓜市民都抢着要,为了买到好的地瓜,不少人干脆上门来买。”李国顺说。自成立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后,地瓜种植户逐步发展到70下一步,合作社计划将红薯走分线销售的路子,一条线是继续与销售公司合作出售原产品,另一条线是建立自己的工厂,将红薯原农产品向深加工方面发展,其叶作为蔬菜进行销售,创造更大的效益,带领全村人民致富。李泉三)41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