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高产栽培技术.doc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1 / 11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一、轮作与土壤条件

花生不耐连作。重至茬花生表现棵小叶黄早落路叶、病虫多、果

少果小。合理轮作,栽花生全生育期的总活动积温增加 195.3—℃。因此,播种期因比当地露栽的提前 10 天左右。一般能够开始播种时间是:南方大多半地域 3 月中下旬。在适期播种范围内早播, 对充分利用有效积温条件提高成就率, 拥有重要意义。 春花生应掌握当地达到上述温度标准时为适宜播种期。 秋花生主要考虑后期低温干旱时对荚果成熟的不利影响,应尽量使秋花生在 18℃以上的温度条件下成熟,以利荚果充分饱满。 华中地域春花生在清明至谷雨之间播种, 麦套花生在谷雨至立夏之间播种。花生播种的质量应知足苗全、苗齐、苗壮的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3 / 11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要求。苗全即出苗率在90%- 95%以上;苗齐即能抽芽的种子在始

苗 3—4 天全出齐;苗壮即出茁时子叶露土或半露土,第一片展开叶的叶柄长,叶片大,叶色鲜绿。为保证全苗,提高单产,当花生出苗后 3—4 天,宜实时查苗补苗,补种的种子宜先浸种催芽,以尽可能追上早播的大苗生长速度。

五、栽种密度与方式

.栽种密度 花生合理密植的密度范围掌握在结果期封行为宜,合理密植的花生长相总的要求是“肥地不倒秧, 薄地能封行”。 一般

生产条件下,珍珠豆型花生栽种密度为27×104—33×104/ hm2;普

通型花生为 16.5×104—21×104/ hm2。在生育期长,植株高大,

分枝性强、蔓生型品种,以及高温多雨、土壤肥沃、管理水平高的条

件下应适合稀植。反之则密一些。

.栽种方式

平播:土层深厚且不易涝的田块能够采用,但不如起垄栽种的产

量高。平播简单省工,可任意调节行距,充分利用地力,保墒好,当前应用普遍;缺点是在排水不良条件下易渍涝,烂果较多。

垄种:便于灌排,畦面上土层疏松,通气好,地面受光面积大,春季升温快,在春季保墒好的情况下,苗壮、烂种轻。起垄栽种花生清株彻底、省工,中耕时不易埋苗、压蔓,培土恢复垄形后,有利于通风透光,土壤昼夜温差大,荚果发育好。缺点是起垄要求行距稍大,一般行距小于 46.2cm,很难成垄;大于 46.2cm难保密度。因此在肥力较高,密度较低或排水不良易涝地上起垄栽种比较适宜。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4 / 11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高畦栽种:适于不易渗水的低洼易涝地和丘陵地采用。一般畦宽

1.2—2m,沟宽 30cm左右,沟深 17—20cm。然后把畦整平,能够平

种,也能够起垄栽种。

确定花生行、 穴距的原则是既要充分利用地力光能,又要便于行

间、株间通风透光。为便于田间中耕,一般行距不应小于 25—35cm;在肥力高的田块,中后期通风透光的矛盾较大,在缩小密度的同时,

应适合放宽行距 ( 或宽窄行 ) ,但穴距一般不小于 16.5cm。日前花生行距一般 33—53cm。350—400kg 的高产田,行距多为 46—52.8cm,少数为 59.4cm。

花生的播种方式有双粒条播、单粒条播、小丛穴播、宽窄行、宽行窄株等。一般每穴播种 2—3 粒,播种深度以 16—17CM为宜,地膜栽培播种深度为 3cm,先播种后覆膜方式,出苗开膜孔后要在孔周围盖一把土;先覆膜方式则在播后压实时在膜孔上盖土。

六、花生营养与施肥

花生耐瘠能力较强, 施用少量肥料可获得相当产量。 但要快速提高花生单产,科学施肥是基本举措之一。

(一) 花生对营养元素的要求及吸收动向据广东省农科院的研究

结果,每 667m2产花生 266.5—290kg 的水平,需要吸收氮素

16.01—19. 46kg,磷素 3.38—3.89kg,钾素 7.8-10.24kg。

每生产 50kg 花生荚果,需要吸收氮素约 3—3.4kg,磷素 0.65—0.7kg,

钾素 1.45-1.75kg。花生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量是氮>钾>磷

>钙。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5 / 11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花生不同生育时期对养分的吸收动向是:苗期吸收量较少,花针

期渐渐增加,结荚期最多, 成熟期又下降。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花生研

究所的研究结果表示: 花生苗期吸氮 ( 占全生育期吸收总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