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怀是个穷地方,男人四十无婆娘,蚊虫飞过不停留,茅屋遍地穷叮当”,这是从前流传在凌云县平怀村村民口中的顺口溜,从中可窥探出昔日平怀落后贫穷的面貌。但是,如今的平怀却一跃成为凌云县最富裕、最现代化的新农村,它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呢?近日,千名记者一线行采访团走进凌云县,实地探访平怀村的“脱贫奔康路”。
【千名记者一线行|百色分站 独家Vlog/平怀村:桑田上绘就田园诗画】
沿着蜿蜒的水泥硬化道路,采访团记者驱车从凌云县城向平怀村驶去,只见道路两旁种满了桑树,绿油油的桑叶一路蔓延到远处的平地、山坡,一眼望不到边。平怀村是凌云县种桑养蚕大村,全村桑树种植面积已达8600亩,有316户农户参与种养,45户贫困户通过种桑养蚕全部实现了脱贫。张桂林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2009年她应召返乡发展种桑养蚕,如今已种有20亩桑田,自养3间蚕房,依靠产业发展生活蒸蒸日上。
▲如诗如画的平怀村
【凌云县下甲镇平怀村党员致富带头人 村妇联主席 张桂林: 一年能喂养8到10批蚕,平均下来一年也有五、六万,2012年自己又成立一个神农养猪场,一直经营到现在,觉得在家发展很好的,要是去外面打工的话,哪怕你给儿子再多的钱,都没有那种感情的。】
▲平怀村望不到边的桑园
带领平怀走上桑蚕致富之路的是该村的党总支部书记郁再俭,说起平怀的桑蚕致富经,他感慨颇多。由于缺乏科学的种养技术,一开始蚕虫大量死亡,群众怨声载道;2007 年的金融风暴更是让全县桑蚕产业几欲崩溃。
▲平怀村发展目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凌云县下甲镇平怀村党总支部书记 郁再俭:整个县为了这个产业不亏损把桑树挖掉,我们村当时发展了2000多亩,这个桑树挖掉太可惜了,所以我大着胆子把这2000多亩一个人承包起来,2009年之后金融风暴过的很快,老百姓见我养蚕赚钱又想把桑地拿回去,我当时想着一个人富不能算富,全村富才算富,我就同样把租的桑地分给老百姓,所以到今天我们千家万户都有了这个桑园。】
▲平怀村今年的蚕丝又丰收
2019年底,平怀全村桑蚕产业产值达到了1632万元,户均收入3.8万元。随着桑蚕产业的发展壮大,平怀村也从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凌云县最富村,自治区级生态示范村。
▲平怀村田园生活
【凌云县下甲镇平怀村村民 冯武强:进村进户都是有了水泥路硬化,每家每户都建起了小楼房,门前都有了自己的一辆小车,我感觉在我们这里居住比在城市还舒服,有很多在外面买房的都还想找地皮来这里起房子。】
如今,依托凌云县打造“泗水缤纷”田园综合体项目,平怀村也在积极优化改造桑蚕现代农业,桑蚕民宿、桑果休闲酒庄等一系列项目陆续建设,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不断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