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业合作社这种助农增收模式对我来说太好了,养殖过程中合作社还全程提供技术指导,我这个‘门外汉’现在都变成‘养鹅专家’了!”谈起养鹅,河西街道三家子村村民李永良高兴地说。
来到河西街道三家子村蒙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未见鹅场、先闻鹅声。随着此起彼伏的“嘎嘎”声,放眼望去,一群大大小小的白鹅尽在眼前,憨态可掬。三家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立波和村民李永良等6名工作人员正在忙着给鹅群喂食。据孙立波介绍,三家子村经济基础薄弱,人多地少,村民就业技能不足,为拓宽村集体和村民增收渠道,通过实地考察,他们选择了投资小、见效快、劳动强度低的养鹅项目。孙立波觉得靠谱,可村民心里没底。“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让祖祖辈辈种地的农民放下锄头,必须先把合作社搞起来。”在村“两委”的带动下,三家子村成立了蒙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吸引村民投资入股,用于带动村民稳定增收。
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从第一批鹅苗养起到带动村民养殖,整个过程并不简单。不懂技术、没有经验、管理不科学是养鹅遇到第一个难题。“刚开始养殖的时候经验不足,导致鹅苗成活率低,我们向高校畜牧专业专家求学技术经验,聘请专业养殖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以减少损失。”孙立波介绍说。性格坚韧的合作社成员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越挫越勇。为了学习养殖技术,村“两委”带领合作社村民们四处学技,了解怎样饲养、怎样防疫等技术要领,并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养鹅技术。为了更好地照顾鹅群,合作社的村民还组成一支工作队轮流照看鹅群,再跟技术人员利用空闲时间查阅养鹅技术资料,终于第一批鹅苗成功出栏,养殖项目也逐步走上正轨。“我们每批养殖鹅苗5000只,一般两个月出栏就售出一批,净利润能达到5万元以上。”孙立波说。找对了方法,肉鹅养殖逐渐有了起色,膘肥体壮的鹅也打开了吉林、黑龙江、江苏、广东等地市场的大门。
随着市场的扩大,客户需求的增多,合作社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为当地困难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村民李玉峰说:“自从加入了合作社,每年家里都能增收6-7万元,既有事情干,又能改善家里生活条件,真是尝到了‘鹅经济’的好处。”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孙立波说,养殖专业合作社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随着村里养鹅产业的发展壮大,后期将逐步围绕“合作社+农户”,逐步走向产、供、销服务一体化的经营模式路子,希望有更多的农户加入进来,壮大养殖规模,带领更多农户通过养鹅走上致富道路。说起未来的发展规划,孙立波信心满满。如今,养殖专业合作社已成为三家子村村民增收的“助推器”,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