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上午,“项目学习论坛”在线上举行。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 教育部中考改革专家组副组长,山西教育厅原正厅级督学张卓玉主持,七 位长期致力于项目学习研究与实践的专家围绕主题“走向常态化的项目学习”发表精彩演讲。作为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七届年会的重要活动内容,本论坛备受欢迎,截止活动结束有199万人在线观看。我们将陆续把各位大学的演讲分享给大家。
薛红霞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高中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项目学习在山西
文|薛红霞
尊敬的张厅长,尊敬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听了前面几位专家的报告收获很多,各有长处。
我下面讲讲项目学习在我们山西的故事。关键词是“着力教材”,我们起步就是教材;而且是带领学生“习得”知识,而不是学习知识之后的应用;并且是在课堂中“常态”的应用。我将从从四个方面给大家介绍:
一、历史简介
我们山西起步比较早,开始做项目学习就是做教材的开发,在2014年开始资源和教学方法并用,而且是在课上实践,现在已经进入常态化的发展。
第一,准备阶段。2013年初核心团队召集开会研究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做项目学习呢?是基于山西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要形成服务于课改的更好学习资源,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并且希望我们形成的资源能发挥轨道的作用,推进山西省的课堂教学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多学科学习资源的研发,参与的作者首选就是我们课改校普普通通的老师。并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助力课改发展。
我们怎么想到件事情的?不是我们个人理念先进。我们山西没有像刚才北师大那样雄厚的研究实力,没有像夏老师那样敏锐精炼的哲思,也没有像浙江那样直接和海外结合,我们没有这些,但是我们有一位重要的领路人,就是我们今天的主持人,谢谢张厅长对我们这么多年的引领。
第二,资源方法同时建设阶段。我们依托省教育厅项目和省级指令课题,并且有专家的加盟。首先启动了语文、数学、化学、物理等学科的项目化实验教材研发。我们自己做了将近一年时间,感觉拿不下来,又邀请了北师大、首师大的教授加盟。2014年语文教材首先开始使用,到2019年在试点校进行了三个年级五年的实验。为什么语文教材能够这样顺利,因为语文教材从策划到执笔都是张厅。我们最先出版的就是化学教材,数学教材也即将出版,6本书的编写即将完成。通过调研发现,使用项目化实验教材之后,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中考成绩得到提高。
第三,方法应用阶段。我们依托国家级课题开展项目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提炼出山西省项目学习的程序。(如图)前四个环节老师备课,第五个环节上课,上课之后带领学生启动项目,第六个环节是教师完成项目反思。此外,开展了各学段、各学科系列的案例开发,基于现行教材的教学模式探索实施办法,编写开发手册,并提炼我们的实施程序。系列成果从理性的提炼到案例整理,包括小初高各学科案例,我们编写成了一本能体现山西项目学习特点的书《项目学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第四,常态化发展阶段。利用项目学习联合体的方式来展开。联合体现在已经有近百所学校涵盖小初高,联合体已经组织过三次大型活动。联合体将在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继续进行项目学习课程的开发,进行校园化校园建设,将过项目化的生活,坚定项目学习是提升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路径。
二、主要特点
有五个,语文引路,理科破茧、习得为主、全面推进、区域联动。我们山西省在张厅长的带领下编写教材、研发教学案例;我们山西省的中考在全国也是领先的,中考评价体系之后六维之一就是项目学习;课题组的核心成员负责编写山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全套教材完全按照项目学习的方式来编写。等等。
三、推进策略
第一个策略,项目化校园建设。我通过一个案例给大家解读:长治市长子县鹿谷小学校。首先这是一所有百年项目的学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们从一建校就思考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出担当文明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校长今天也到了现场,而且他刚才还在说一定要把这个项目落到实处。
这是一个项目化的校园。这个图片是他们疫情期间做的一个项目成果。抗击疫情项目学习分四个主题,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担当。驱动问题是中国为什么能够战胜新冠疫情?这是全校师生一起做的,他们的成果就展览在学校的走廊里。从这个视角看过去是学生的笑脸墙。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呈现着学校的各个阶段项目学习的成果,这是各个年级项目学习案例的汇总。
他们这里有一群过着项目生活的人,孩子们的教室是自己通过项目学习设计的,从二年级开始,不同班级的教室是不一样的,他们去学校的劳动基地种植蔬菜、收割蔬菜,然后去销售,赚着钱一部分就用来建设他们的幸福教室。
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成果?我认为他们是一个有项目思维的团队,他们的课堂教学是用项目学习的方式开展的,孩子们的人生成长是项目学习规划的。当大雪来临的时候其他人躲在家里,他们学校三千师生一起走出去踏雪,当别人在为了获得考试高分数苦苦练题的时候,他们去看雪,去发鸠山探源……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最后他们的成绩远远高于同类型学校。
第二个策略,区域整体推进。以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为例。对于区域推进,他们有文件、有方法、有组织、有机制。他们有具体的学科指导手册。比如,对初中语文的六本部编教材,他们开发了全套的项目学习实施指导手册;他们在期中、期末考试之后的,用项目学习的理念命题,引领项目学习的改革;并通过案例征集、评比等方式,激励、促进提高老师们探索项目学习教学实践应用的积极性。
第三个策略,全面常态化。以山西省实验中学为例。这是他们的北校区、南校区。从2013年开始就加入项目学习团队一起做。最初他们是少数人、少数学科,案例是在点上的探索,经过近8年的探索,已经由点到线成网汇面。他们已经从案例探索走向了常态应用,常态包括所有的老师、所有的学科、所有的领域。项目学习与课堂教学模式融合,是他们将项目学习常态化的突破性手段,这是12月5日学校组织的生本项目课堂研讨日。他们针对部编教材用项目学习理念设计他们的实施方案;他们形成了“项目生本五环节”课堂教学项目教学法,以及应用于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等方面的“大项目四步教学模式”,这些成果已经都发表在《中小学管理》2020年第7期上。
而且项目理念已经延伸到学校的各个角落,比如学校的管理,课题组之后担任班主任的老师将项目学习用于学生的管理,担任校领导的老师,将项目学习应用在学校管理,所以他们正在走向全方位的项目化校园建设。通过项目学习他们收获了丰富的成果,信心非常足,大家现在兴致非常高。他们已经形成了系列的案例集;在夏雪梅博士组织的两届“学习素养·项目化学习案例”征集活动中,他们学校就获得了20多个奖项,其中有初中语文特等奖、高中数学一等奖、初中数学二等奖等,他们都以此为荣,积极参与这个活动,这也成为激励老师的途径之一。
第四个策略,破解理科项目。以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中数学的案例。这个案例名称叫“正方体截面研究”,来源于数学课程标准正的案例11。这个案例我们做了一周的时间,因为孩子们要做这种大型的项目,需要较长的时间,包括教师指导及自己研究,整合学生活动时间和上课时间,三次正课、两次辅导课,还有平时的交流,顺利完成了项目。这个课例拿到全国青年教师大赛中特等奖,得到评委的高度认可,这一节课学生经历了真正的数学探究。
这一次的活动我们取得的成就不仅仅是老师拿到了特等奖,这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这只是一个自然的结果,而是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感受到了何为学数学。一开始学生在配合,但是到后来的阶段时,学生就真的融入到数学探究中了。他们认为通过这次活动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扎实了数学能力,得出了想要的结论,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什么效果呢?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他们发现要秒杀数学题不是钻在题海里,而是要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认识数学本质。他们通过数学探究,既理解了数学又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更惊喜的是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借助于我们的方法,在后续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自己探索、自主学习,从大学的视角观点去理解高中的数学,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这次活动还体现了我们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第三条基本理念,技术与数学要融合,我觉得达到了完美的融合。按照学生的想象,他可能想象到这样的一个多边形是一个六边形,但是借助技术可以直观告诉你它不是多边形。
我们给学生提供了手持技术,学生探究得到的成果,在常规没有技术支撑的课堂上是不能完成的。我们看到项目学习教学方式,自然的实现了跨学科,自然地引发了技术的融合。
这个项目,按照巴特教育研究所按照项目学习定义中要求的“真实问题”,我们认为它是学术真实,西欧昂木类别是学术性项目。
项目学习,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孩子们热爱学习,激发深厚的兴趣,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的求真精神。我们觉得学科育人的功能不是在说教中,而是通过教学方式转变会自然达成。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经历了真正的探究,创造了他们自己命名的定理,这些定理和书上的是不一样的,也许不完美,但它是孩子们的发现。他们经历了猜想、论证、反驳等等,这样的学习过程,是的数学的课程目标自然得到实现,它不是仅仅体现在分数中,而是体现在数学的学习中。
对于理科的项目我们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在2019年发表的实践性项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项目学习的尝试——以“测量……”为例》,这个项目是源于学校的环境和旧版教材中的素材,但是它呼应了课标中的案例15和19。
事实上,我们对于数学的研究也是非常多的,已经发表了系列成果,从教材的编写到大型项目、数学的微项目等等。我们正在琢磨将项目学习与数学深度融合,正在思考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来实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课程目标,我们认为项目学习是最佳的选择,并且已经提炼了普通高中数学、物理、语文等多学科中常态化应用的办法,其中物理已经发表。
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常态化应用项目学习是一个攻坚克难的阶段,应该成立跨省的联合体,开展深度研究。
四、未来思考
为了让项目常态化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思路是缩小内涵,丰富外延,基于教学创造教学型项目,我们教学模式可以是完整的,但也可以是理念的应用。为此我提出了四个观点:
第一学术真实,拓展项目学习定义中的“真实”;第二教学真实,激活项目学习的潜在应用范围。这也是我们课题组带高三的语文老师提出的。第三虚拟任务,解绑项目真实情境;第四项目化,项目理念在课堂中的应用。详细内容已发表在《中小学管理》2020第7期上。
第二关于区域推进,我们提倡的是要素引领、创新应用。这是基于山西省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推广的办法想到的。如果我们用一种模式的方式推广会束缚老师和学生,而且老师也会反感,他们认为教无定法,因此我们要提倡要素引领。我们提炼了山西省项目学习进一步推广的三个基本原则,必须基于课标、打通课堂、金融考试。以及判断是否为项目学习的“七二法则”,项目实施7要素,已经发在《教育·项目学习》2020年第1期上。
最后,关于学校行为。我们要求学校依然要以习得型项目学习探索和应用为主,进行常态化教学。进行学科项目学习,是我们攻坚克难支出。在此基础上,建设项目化校园是一种自然的生成,因为内化了项目思维之后,时时处处会想着用项目学习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就是对我们山西省项目学习推进的思考,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CE30第七届年会专题:
聚焦教育新生态,用思想照亮未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七届年会在北京举行
五场论坛精彩纷呈,第七届年会圆满落幕
【重磅演讲 】朱永新:营造教育新生态的几个关键问题
【重磅演讲】诺奖得主:教育是改变人生,改变世界
【重磅演讲】PISA之父:教育是帮助学生开发出可靠的指南针
【重磅演讲】杨东平:善待我们的孩子,他们的名字叫未来
【重磅演讲】周国平:不管世界如何变化,教育的本质不会改变
【重磅演讲】李镇西:如果一所学校没有特色,就不是好学校吗?
【重磅演讲】程介明:学校去拥抱社会,社会也要拥抱教育
【重磅演讲】项贤明:这些教育变革,我们应该做,我们必须做
【重磅演讲】刘云杉:教育改革从哪里开始?重建教育的信任!
【重磅演讲】汤勇:绿色评价建构教育的绿色生态
【重磅演讲】安柏:家庭教育,不焦虑的方法论
【重磅演讲】郭小月:送你三把钥匙,开启孩子终身幸福的人生
【重磅演讲】檀传宝:教育幸福了,全社会的幸福才能奠基
【重磅演讲】夏雪梅:项目化学习真的能够改变学与教,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吗?
【重磅演讲】张志勇:2020中小学德育状况如何?
【精彩演讲】陈柯伊:父母是我人生的观众
【重磅演讲】孟晖:面向未来——我理想中的教育生态
【重磅演讲】覃照:营造理想教育生态
【重磅演讲】冯洁:打造四位一体的阳光教育生态
【重磅演讲】王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融合发展的项目式教学
【重磅演讲】雍峰:优化教育共同体,共建五育好生态
【重磅演讲】张立勇:我理想中的农村教育新生态
【重磅演讲】芦有沧:强基固本抓共育,优化环境促发展
【重磅演讲】许田:西湖大学创新探索
【重磅演讲】俞立中: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重磅演讲】胡建波:高校学生事务改革的再思考
【重磅演讲】席酉民:教育:回归或/和重塑?
【重磅演讲】李忠云:新时代民办大学创新发展的若干思考
【重磅演讲】张丰:项目学习的浙江推进实践
【重磅演讲】闵慧:项目学习走向常态的校本实践
【重磅演讲】展爽:AI时代,如何通过少儿编程助力孩子养成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