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
姬淑玲,信誉楼百货黄骅旗舰店生鲜(蔬菜)项目员工,黄骅人。2001年在黄骅店入职,2021年调入黄骅旗舰店,始终在生鲜(蔬菜)项目工作。
信誉之声:当人们认识你的时候,可能会惊讶于你在如此平凡的岗位上还能干得如此出色。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你入职以来的“心路历程”?
姬淑玲:2001年3月16日,我顺利通过入职培训,被分到蔬菜柜组实习。说实话,当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站在柜台里面见到同学、朋友,脸都会变得通红,感觉自己就是个卖菜的,很不光彩。于是,我决定好好表现,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领导能把我调到其他项目。
由于工作积极努力,我在年终全员会上获得了经理表扬,这给了我很大的安慰。2002年春天,经理为我审报一星级优秀导购员,可是最终因为微笑问题落选了。还记得当时看到经理为评上优导的员工颁发上岗证的情景,我心里像倒了五味瓶,眼泪都要流出来了。我恨自己不争气,怨自己被分在了一个又忙又累的柜组——顾客那么多,能够熟练、准确地接待过来就不错了,怎么还能始终如一地保持微笑?!
那段时间,我甚至有辞职的想法。经理、主任发现我的状态后及时找我沟通,开导我、鼓励我。记得在一次全员会上,经理有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她说我们都是自豪的食品人,食品人踏实、任干,而且人才辈出。从那以后,我就下定决心在蔬菜柜组干下去,干出一番成绩。
这样,不服输的我利用早班下班后的时间到其他忙的柜组观摩,看那些优秀导购员们是怎样在忙的时候还能用微笑与顾客拉近距离的;只要她们闲下来,我就与她们探讨经验方法,并自觉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当中;每次上班前,我都要对着镜子照照,给自己一个自信的微笑;见到同事,我都会主动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久而久之,微笑成为了我的职业习惯。再有顾客来买菜时,总能听到一句话:“每次见到你总是笑呵呵的。”得到顾客的认可,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2003年4月,我终于戴上了一星级优秀导购员的工牌。成为优秀导购员之后,我感觉身上多了一份责任,已经完全没有了当初想调换柜组的念头。这时我给自己制定了下一个目标:深入学习商品知识,做好积累、总结,并把所学及时传授给同事。通过努力,这时的我不仅可以给顾客推荐适合的菜量,为顾客详细介绍每种菜的营养,还能教给顾客一些家常菜的做法,受到顾客欢迎和认可。
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2007年,我成长为了一名四星级优秀导购员。这时,商厦又向我提出了继续学习提高的建议——自学营养师。我接受了这项“挑战”。在以后的五个月时间里,我利用业余时间——每天早晨五点起来学习一个小时,晚上哄完孩子、做完家务再接着学——学完了所有课程。最终,我顺利地通过考试,获取了资格证书。
2011年3月,商厦总经理为我颁发了五星级优秀导购员上岗证。那一刻我心潮澎湃,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好好工作,服务好每一位顾客,不辜负商厦、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期望。
信誉之声:在信誉楼,你收获了成长,从一名“菜鸟”成长为一名五星级优秀导购员。除此之外,你还收获了什么?
姬淑玲:如果说级别的提升只是外在的东西的话,那么我更看重的是企业给予我的内在的东西,那就是好品格的养成。而且,我具备好品格之后,还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到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孩子。
举个生活中的小案例:我家楼下的储藏间比较小,我每次把自行车推进去之后都会靠边放,女儿如果放学早,也会自觉地把自行车靠边放,有一次,她爸爸把自行车停在了中间位置,女儿就说,你要学会为他人着想,把自行车靠边放,为别人提供方便。我听后欣慰不已。我想,这也是信誉楼给予我的宝贵“财富”。
另外,在用心研究本职工作过程中,我还收获了令人羡慕的厨艺。我原本不太会炒菜做饭,到了蔬菜柜组之后,为了给顾客介绍得更明白、更有代入感,我就经常把菜买回去自己研究制作。一来二去,我的厨艺越来越好,现在我们家里的人最喜欢吃我炒的菜。
记得每年初伏、立冬,我和同事们就为顾客研究制作各种拌面条的佐料和各种饺子馅料。特别是在立冬的时候,为了保证馅料的新鲜,我们早晨不到5点钟就来到商厦,洗菜、切菜、切肉、和馅、调味……每一道手续都精益求精。那时候虽然天气寒冷,但我们每个人都干得热火朝天,因为我们知道自己正在做着引领顾客健康品质生活的大事。结果,我们调制的馅料每一次都大受顾客欢迎。事后,我们还总结形成了平台,提供给集团各店进行参考学习。
信誉之声:能够感受到你现在是深深地爱着并享受着这份工作。
姬淑玲:现在回想起来,我非常庆幸当初自己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了下来,而且一坚持就是20年。虽然干这个项目每天需要起早贪黑,但是我们作为食品人,肩负着引领顾客健康生活的责任,每每想到这里,我都会无比自豪,都会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经过这20年的工作,我深深地懂得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会成为行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会成为赢家。做一项工作,要随时随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寻找到工作的乐趣,体会到自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