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25硬脂酰辅酶Al(SCD.1)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4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风味好,还要求符合人体健 康标准,因此目前对肉品质的研究日益增多。脂肪及脂肪酸对肉质有重要影响,肉品质的评定 包含许多方面,其中风味是肉品质评定的一项重要指标;有研究表明,肌内脂肪酸含量和肉品 质相关,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是肉食香味的重要前体物质,但多不饱和脂肪含量升高,则肌肉 脂肪变软,易氧化酸败产生异昧,使肉品质降低;而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时, 肌肉的嫩度、多汁性和风味均较好,因此脂肪酸含量对肉品质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脂肪酸 与人体健康也存在密切联系,过量摄入饱和脂肪酸会引起动脉堵塞等危险;而多种多不饱和脂 肪酸对人体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基于脂肪酸在肉品质中的重要角色,改善脂肪酸含量的研 究已经成为热点。而在脂肪酸合成过程中,多种代谢酶的作用至关重要,其中硬脂酰辅酶A去饱 和酶(SCD.1)作为重要的限速酶,其催化饱和脂肪酸转化为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在肉品质 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SCD.1的表达被认为与肥胖发生、胰岛素抗性等有着紧密联系。
肥胖和血脂代谢紊乱 是代谢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因素,从而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肥胖发病率的不断增加使其成为全 球关注的公众健康问题。研究表明,体重与死亡率有着直接联系,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紧密联 系揭示了对肥胖的治疗有益健康,可以减少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等代谢紊乱疾病的 发病率。肥胖还与骨关节炎、胆结石、睡眠呼吸暂停和癌症等疾病相关联,因此对其发生机制 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鉴于SCD.1在脂肪合成中的重要作用,它的表达抑制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中起到阻碍作用。因此对SCD.1的研究对阐明人类代谢紊乱疾病的发生也具重要意义。 1SCD的分布和分类 SCD是脱氢酶家族的成员,其在动物、植物和酵母的进化过程中是高度保守的。哺乳动物 的SCD分成5种亚型,其中小鼠SCD基因有4个亚型(SCD.1~SCD-4),人SCD基因有2个亚型 (SCD.1和SCD.5),牛SCD基因也有2个亚型(SCD.1和SCD。5),此外,在猪、绵羊和鸡等物 种中也发现了相应的SCD基因。不同亚型的SCD基因在不同的组织中表达,在小鼠中SCD.1主要 在脂肪生成的组织中表达,包括肝和脂肪组织;SCD一2在除了肝以外的许多组织中广泛表达,但 只发生在胚胎早期;SCD.3仅在皮肤的皮质细胞,副泪腺和包皮腺中表达;SCD_4则仅见于心脏 中。
不同亚型的SCD基因有其特异的底物。 2SCD.1的结构和定位 74畜牧与兽医2012年第44卷增刊 SCD.1是一种内质网酶,其蛋白大小约为37 kDa,包含4个跨膜结构域,NH2和COOH末端 均定向于胞质,胞质环和COOH包含8个组氨酸残基,以形成组氨酸盒子,成为酶催化中心结合 铁离子的部位。研究证实,SCD.1还存在于线粒体缔合性膜(内质网上与线粒体外膜连接的部分), 且在内质网和线粒体缔合性膜中SCD.1均高表达。 3SCD.1的催化机理 SCD.1是脂肪酸合成过程中形成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代谢酶,主要催化棕榈酰辅酶A (C16:0)和硬脂酰辅酶A(C18:0)的A9--一cis去饱和,使其转化为棕榈油酰辅酶A(C16:1)和 油酰基辅酶A(C18:1),它们在多种脂质包括磷脂、甘油三酯、胆固醇酯和蜡酯的合成过程中 充当底物,且C18:0与C18:l的比率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 Cis双键的引入由一组微粒体的电子传递蛋白所介导,包括NADH-细胞色素b5还原酶,细胞 色素b5和传递链末端的SCD.1;在NADH的存在下,氧化型细胞色素b5经细胞色素b5还原酶催化 转化为还原型细胞色素b5,伴随着电子的传递,02被还原成H20,而饱和脂肪酸在SCD的催化下 转化为单不饱和脂肪酸。
4SCD.1与脂肪代谢 脂肪代谢分为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途径,这两个途径的发生有许多关键酶的参与,对 酶表达水平和活性的影响是调控脂肪代谢的关键。在合成代谢中的脂肪酸合成过程中,SCD.1 是一个重要的限速酶,其含量的变化影响脂肪酸的合成,从而调控脂肪代谢过程。 猪脂肪合成途径中,除由醋酸盐合成外,还可由葡萄糖合成,在合成过程中,有几类因素 参与或调控合成过程:1.酶类。在脂肪合成中,多种酶都对该途径起到关键作用,如ACC、NADPH、 CPT.1A等;2.激素和生长因子。胰岛素、生长激素、TNF.位和IGF.1等对脂肪代谢均存在调控作 用;3.转录调节元件。C/EBP、PPAR)和SREBP.1c等转录调节元件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起到调 控作用。SCD.1与这些物质存在着紧密联系,对猪脂肪代谢有重要作用。有研究证实,在SCD-1士 小鼠模型中,ACC、CPT-1A和SREBP.1c的表达均受到影响;任军等(2005)研究发现白色杜洛 克x_二--花脸猪资源家系F2群体中,SCD基因的SNP C641T显著影响背膘厚形状。 脂质在机体内发生的许多生理过程中不可缺少,如细胞膜的生成、信号转导、能量贮存、 脂蛋白颗粒的聚集、蛋白修饰等;因此,细胞中脂质的水平与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有着紧密联 系:而细胞中的主要脂质包括磷脂、甘油三酯、胆固醇酯和蜡酯,单不饱和脂肪酸作为这些脂 质的底物,其在细胞中含量的改变对脂质的合成起着关键性作用,故SCD.1的表达调控对维持正 常的细胞功能至关重要。
5SCD.1与代谢疾病 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生活,运动量的减少和高能摄食的增加已经导致了肥胖症的发 生,而肥胖症加剧了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 畜牧与兽医2012年第44卷增刊 75而这些疾病的发生与细胞内的脂质分配相关,SCD-1作为治疗肥胖症和代谢综合症的潜在手 段被提出。肥胖小鼠模型中SCD.1表达水平较高,其呈现出肝脂肪变态、胰岛素抵抗等表型;反 之,在SCD.1缺失小鼠模型中,其对胰岛素敏感。又有研究表明,通过ASO作用敲除肝脏,脂肪 和巨噬细胞中的SCD.1基因都呈现抵制肥胖的表型。此外,高甘油三酯血症与SCD.1活性增高相 关;进一步研究表明,scD.1活性的增加可抑fl:I]ABCAl介导的固醇输出,而SCD.1缺失降低了肥 胖型小鼠中VLDL的合成水平。大量研究证实,SCD.1是脂质动态平衡和体重调控的关键,揭示 了SCD.1作为肥胖症和其他代谢综合症治疗手段的研究前景。 26 TNF一0【在脂肪中的研究进展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42)TNF.是一个多功能的细胞因子,最初于1975年在血清中被发现,且具有使动物肿瘤坏死的 功能,因此称为肿瘤坏死因子(Cimmino et a1.,2006,HuWagner et a1.,2004)。
TNF一硼旨肪细胞 的分泌产物之一,在脂肪中行使着复杂的调节功能,如具有促进前体脂肪细胞、脂肪细胞凋亡, 抑制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抑制脂肪合成等。此外,TNF.a还可启动脂解作用,水解肥胖个体脂肪 细胞中的甘油三酯,产生过量游离脂肪酸(FFA),并抑制葡萄糖的利用,最终引起胰岛素抵抗 和糖尿病的发生(Peraldi et a1.,1996)。 1TNF.Q的结构 TNF.a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为26 kD的膜型TNF一旺(Iransmembrane TNF.仅,mTNF.伍),另 一种为17 kD游离型TNF.ct(sohlblen旺.口,sTNF.旺)。其生物学活性是通过与细胞表面TNF受体 的结合实现。TNF.a受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分子量为55~60 kD的p55TNFR(TNFRl),另一 种是分子量在70~80 kD之间的p75TNFR(TNFR2)。均为I型跨膜蛋白,其N端位于胞外,C端 位于胞内。TNFRl和TNFR2分别flj455和46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胞外都含有4个富含半胱氨酸的 结构域(CI),每个CRD包含6个半胱氨酸,形成3对二硫键。而胞内区域的氨基酸序列则无 相似性(CarswellEAetal.,1975)。
2TNF.n调节脂肪酸吸收和脂肪形成 脂肪细胞存在于动物结缔组织中,主要功能为适当地储存及释放过多的能量,因此脂肪细 胞对于身体脂肪代谢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然而,脂肪细胞作用的发挥受外来刺激物如胰岛素、 皮质醇、FFA、细胞因子等的影响(Langin et a1.,2006)。TNF-a能够通过抑制FFA吸收及脂肪 形成改变脂肪细胞的脂类代谢,并通过降低脂蛋白质酶(LPL)和增加激素敏感脂酶(HSL)的 活性来促进脂肪分解,产生大量FFA。同时,通过诱导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TNF.a可以减少脂 硬脂酰辅酶A1(SCD-1)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 引用本文格式:程晓.李虹仪.叶瑞松.习欠云.江青艳.张永亮 硬脂酰辅酶A1(SCD-1)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会议论文]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