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县扬帆起航再出发(改革开放的河南实践之商丘篇)
《 河南日报 》( 2023年12月06日 第 20 版)
柘城美丽容湖。
本版图片均由柘城县委宣传部提供
农村新貌。
柘城辣椒大市场火爆交易场景。
金刚石产业基地。
柘城钻石。
□刘关心 武月 孟珂
岁月更替,时光荏苒。伴着时代发展的强音,柘城县乡面貌已非昨日可比。内增实力、外塑形象,厚积薄发、加快发展,全县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改革开放45年来,柘城历届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围绕建设“五个柘城”,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该县先后获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辣椒)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等荣誉称号。
叫响超硬材料品牌 打造“钻石之都”
柘城被誉为“中国钻石之都”,被科技部认定为“商丘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力量钻石股份有限公司、惠丰钻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和北交所主板上市。
柘城县的金刚石超硬材料产业发展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任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聚晶金刚石方面工程师的冯金章,回到柘城县创办第一家金刚石企业——柘城县邵园金刚石厂,合成了第一颗人造金刚石。
近年来,该县锚定省委提出的“两个确保”,落实“十大战略”,强力支持金刚石超硬材料产业企业“集群化”发展,“智能化”转型,再造了金刚石产业发展新优势。全县拥有金刚石超硬材料产业企业120余家,金刚石微粉年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到全国的70%和50%,年产金刚石单晶60亿克拉、金刚石微粉100亿克拉、培育钻石毛坯及加工销售600万克拉。
编制《柘城县金刚石超硬材料发展规划》,规划建设5000余亩的金刚石产业园,部分项目已建成投运。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大力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引进力量钻石、惠丰钻石、新源超硬材料、业达峰钻石等企业,形成原辅材料、工业级金刚石、金刚石微粉、宝石级金刚石、金刚石制品、钻石首饰等完整的产业链条。
创新是发展的核心动力。该县把创新发展作为金刚石产业发展重要引擎,推动企业实施“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等三大改造,培育金刚石超硬产业高新技术企业32家,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同时,大力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家,国家认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帮助企业融资2亿多元,支持企业革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全县拥有金刚石超硬材料产业专利1320余件,授权发明专利49件。
“柘城县将根据省委、省政府把超硬材料产业作为重点打造的千亿级支柱产业链的部署和要求,按照‘单晶做强、微粉做精、制品做优、钻石做亮’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做大做强超硬材料产业链条的发展目标,抢抓机遇加快项目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引进项目延链补链强链,力争到2025年年底,年产值突破300亿元,为河南省打造超硬材料产业千亿级支柱产业链贡献柘城力量。”柘城县委书记王景宇说。
火红小辣椒 拓宽富民大产业
柘城县是农业农村部命名的“中国三樱椒之乡”“全国辣椒生产百强县”,是中国“辣椒之都”。
近年来,该县坚持“规模化种植、链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国际化营销”的发展思路,形成集新品种研发、规模种植、精深加工、仓储贸易、会展经济于一体的辣椒全链条产业格局。辣椒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0万亩,年产干椒12万吨,亩均收益3000元以上,全县有20万人聚集在辣椒产业链上,带动3.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5万人走上致富路。
辣椒种得好,更要卖得出,产业才能可持续发展。该县以柘城辣椒大市场为龙头,以16个乡镇交易集散地为支撑,以300个村级交易网点为基础,形成了一张上通全国各地、下联千村万户的市场交易网络。辣椒大市场年交易量突破70万吨、交易额100亿元,辐射全国26个省(区、市),产品出口欧美及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全国辣椒进柘城、柘城辣椒卖全球”的交易格局。
江西南昌的客商温萍从父辈一代起就在柘城采购辣椒。温萍说:“柘城是全国的辣椒集散中心、最大的集散市场,我们到这边来进货就能进到最全的辣椒,价格也是最低的。”
“现在我们不光做线下,也做线上,我们一天有3000到4000单左右,发货量在40吨到50吨左右,交易额达200万元左右。”柘城辣椒经纪人赵帅说。
目前,辣椒交易基本进入高峰期,已有3000多名客商云集到柘城辣椒大市场,他们从柘城采购辣椒,卖向全国。柘城辣椒大市场经理邵群力说:“现在市场的交易量是每天五六百吨,辣椒品种有100多个。12月份,辣椒交易量每天可达一千多吨。”
利用特色产业,打造乡村振兴新阵地。柘城县将积极推进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政府投资为引导、社会投资为主导,加快推进现代产业园建设,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引进辣椒深加工企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条,认真做好辣椒品牌培育和宣传,不断提高辣椒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真正叫响柘城“辣”品牌。
念好“牛”字经 培育“牛”经济
12月1日,走进柘城县莲旺牧业有限公司,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冬日暖阳下,工人把饲料放在机器里粉碎后,用传送带装上货车,喂牛工人开上货车来到卸料口自动卸料到牛槽内。肉牛看到草料,纷纷将头伸出铁围栏慢慢咀嚼起来。
“莲旺牧业是全省最大的生态肉牛母牛繁育基地,母牛存栏8000多头,年繁育肉牛5000多头,年饲喂秸秆75000吨。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带贫、集体经济资金入股分红带贫、合作代养带贫等模式,带动了1180户低收入群体致富。”柘城县莲旺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洪涛介绍。
近年来,柘城县把发展肉牛奶牛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实施肉牛奶牛产业工程为载体,围绕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大力推进肉牛奶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该县发展存栏50头肉牛以上的养牛场70家,存栏10头肉牛以上的养牛场212家,培育肉牛奶牛养殖基地(专业户)568家,肉牛存栏达9.01万头,出栏3.67万头,带动4200户脱贫户、监测户稳定增收。
为推进区域化布局、绿色化发展、社会化服务、规模化养殖,该县编制了《柘城县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出台《柘城县关于支持肉牛奶牛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意见》,采取“公司+金融+保险+农担+经济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重点培育了莲旺牧业、万犇牧业等大型肉牛繁育养殖基地7家,大型奶牛养殖基地1家,肉牛繁育合作社30家,规模养殖达85%以上。
要想牛儿养得好,技术保障少不了。该县和中国农业大学肉牛研究中心、河南农大等院校开展合作,为养殖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聘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孟庆翔为柘城县养牛首席专家,带领专业团队在柘牛农牧设立母牛繁育科研基地,养殖的高品质安格斯母牛,繁殖成活率达90%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促双赢。
在加快肉牛奶牛产业发展的同时,该县更加注重品牌打造,利用生命科学技术,在引进安格斯黑牛、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南阳黄牛等品种基础上,注重繁育本地优质种牛,走好特色品牌发展之路。柘城被誉为“中国肉牛之乡”。“柘城肉牛”被纳入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国字号”产品擦亮了柘城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围绕小地块、空心村、老厂房、大庭院、脱贫户,柘城县将着力破解土地制约瓶颈,推进肉牛小群体养殖发展,提高全县肉牛饲养总量,力争2025年全县肉牛存栏达到20万头,奶牛存栏达到2万头,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0亿元,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产业支撑。”柘城县人民政府县长余化敏说。
壮大集体经济 推进乡村振兴
眼下,芹菜进入了采收旺季。12月2日,在柘城县胡襄镇胡芹村的百亩大棚胡芹种植基地,村民们正抓紧采收胡芹并现场窖藏,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胡芹村种植胡芹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2016年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1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近年来,我们村成立了胡芹专业合作社和胡芹产业发展协会,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等村级产业,不仅推动了蔬菜种植和销售,还带动了本村的土地流转,走上了一条以胡芹为主、应季蔬菜为辅的致富路。”胡芹村党支部书记刘全庆说。
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该县积极解放思想,拓宽工作思路,创新推行产业发展资金集中使用、捆绑使用、托管使用三种方式,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充分激发产业发展资金产生聚合效应,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同时,先后打造了慈圣镇和牛城乡辣椒基地、远襄镇韭菜基地、胡襄镇胡芹基地、起台镇中药材基地、大仵乡蛋鸭养殖基地、惠济乡养牛基地、岗王镇跃国合作社果树基地等十余个带贫基地,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增强基地发展后劲。
“我们村成立的共富家园种植合作社,入社社员287户1100多人,入社资金174.5万元,流转土地230亩。同时,充分发挥‘中国三樱椒之乡’等品牌资源优势,与北科种业、海狮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签订合同书,通过订单、包销、委托生产等方式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将小农户带入大市场,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村集体经济年收益30余万元,带动村里群众近50人就业。”牛城乡单桥村党支部书记单永亮说。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党支部认识水平,该县为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村党支部均配发《烟台纪事》一书,以支部引领学、党员大会集中学等形式,掀起学习高潮,营造学习氛围。组织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开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村集体经济研讨培训十多场次,通过“实地观摩+现场汇报+座谈交流”方式,综合比拼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工作成果,激发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热情。建立健全“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支部带头、整合资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
产业连着发展,发展连着民生,民生连着民心。柘城县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推“五星”支部创建,着力促基地建设,促产业发展,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推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举措,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砥砺奋进正当时,扬帆起航再出发。柘城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团结拼搏、担当奉献、善作善成、勇创一流,努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柘城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