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在大多数人眼中显得很枯燥死板(有时候的确如此),但正是这门看似枯燥无聊的学科却是最有套路和方法的一科。政治和历史有很多交叉知识,因此学好它也有助于学好其他科目。接下来就我自己高中三年的政治学习经验以及两年政治课代表的亲身体会,我很荣幸借这次机会和学弟学妹分享分享我的看法。我将政治学习分为两个模块,即输入与输出。后面的阐述也大体如此。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输入方面。输入的途径有多种,而我觉得最不可或缺的就是书本知识的输入。背书似乎是大家普遍认为学习政治的必要手段,这一点我不可否认。毕竟一个花费了政治学习时间的80%去背书的人是没有办法坦然地抛弃陪伴我多年的书本的。可是背书要怎么背,哪些是必背的,哪些是可以大致了解的呢?首先我想说政治课本的编辑从来都是有逻辑的,貌似没有强大逻辑的《文化生活》也是有潜在逻辑的。因此我们在每接触一本新的政治书时,不妨先翻到目录,把这本书的框架结构搞清楚。思考一下编书者的逻辑是什么,书中各个单元的联系又是什么。看似假大空的思考却可以快速提高你背书的效率,更可以防止考场上的大脑空白现象。其中我想要特别提醒的就是不要忽视书本上的名人名言(尤其是哲学生活),不要忽视每一课的导语,不要忽视每一课书本上看似傻傻的问题。你成功做到的每一个细节就是日后你的答案比别人答案的高明之处。关于背书的方法,我唯一想强调的就是把教室当成你的主场,把同学当成你的听众,比自己想象成最强演说家,仿佛自己在演讲,然后根据之前你对书本框架整理出的思路去背书。这样背书效率很高,也很快乐。其他的输入途径包括政治周报,试卷大题参考答案,选择题的题肢表述,还有就是教辅资料(主要是学习归纳知识的方式,不是做题)。当然也包括亲爱的政治老师在课堂上的种种表达啦。

讲完了输入,接下去我们来聊聊输出方面。毋庸置疑,一次次的考场限时训练是典型的输出例子。但我更强调的输出指的是做框图、做批注和与老师“争论”。做框图属于课后工作。我们有每一课的框图,有每一个单元的框图。不强调”精”,但强调”全”.做批注指的是我们要学会思考每一道大题的参考答案到底从何而来,属于哪个书本知识模块,是如何完美的照抄材料却又显得像原创答案,又是以什么样的逻辑去排列答案要点的顺序。这些思考很重要!最后我们要懂得质疑,学会批判,多和老师交流自己的看法。在我看来,这样的政治学习状态何来枯燥一说?

以上就是我高中三年以来对政治学习的感悟,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此外,我想说的是,每一个能学好政治的人在无形之间都会形成正能量的价值观,我想这也是我们在好的学习成绩之外获得的意外之喜。最后,希望学弟学妹们爱上政治,收获满满!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