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课前预习

高中学习不同于初中的学习,需要孩子更加的主动,心中对新学习的内容要有全面的里面,最好,在上课之前能够了解新学习内容的难易点,并提前做好准备,从而避免在新学习出现学习跟不上的问题。预习的具体方法如下:

(1)通览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了解新学期的知识内容重点,并提前做好规划。

(2)预习时如发现与新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掌握得不好,则查阅和补习旧知识,给学习新知识打好牢固的基础。

(3)在阅读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以便在听课时特别注意,也需要提前做好学习准备。

(4)做好预习笔记。预习的结果要认真记在预习笔记上,预习笔记一般应记载教材的主要内容、自己没有弄懂需要在听课着重解决的问题、所查阅的旧知识等。

(5)在预习时,最好辅助性地做一些题,通过做题来巩固知识,也能够通过做题来了解自己的薄弱点。

二、课堂学习

在高中学习中,上课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是否能够跟上老师的上课节奏,是否能够理解每个知识点对应的考点,考法和常见的题型,则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学生一定要认真上课,认真做笔记。具体的要求如下:

(1)课前准备好上课所需的课本、笔记本和其他文具,并抓紧时间简要回忆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学习兴趣非常重要,不可产生畏难情绪,只有发自内心地想要学好,才有可能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挖掘,自我提升。

(3)上课的状态也很重要,如果总是游离在学习之外,则很难跟上老师的讲解,所以应当有意识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种因素,例如手机,娱乐得各种诱导因素。

(4)要紧紧抓住老师的思路,注意老师叙述问题的逻辑性,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如果有问题的话,应当在课上或者课下向老师答疑,不要堆积问题。所以应当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积极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参加课堂讨论。

(5)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老师的“开场白”往往是概括上节内容,引出本节的新课题,并提出本节课的目的要求和要讲述的中心问题,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老师的课后总结,往往是一节课的精要提炼和复习提示,是本节课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6)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内容,需要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最好是一边听一边记,当听与记发生矛盾时,要以听为主,下课后再补上笔记。记笔记要有重点,要把老师板书的知识提纲、补充的课外知识、典型题目的解题步骤和课堂上没有听懂的问题记下来,供课后复习时参考。

三、课后落实

课后落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课上的时间毕竟很短,而且主要是内容输入为主,课后作业落实则是非常好的检验自己学习状态的方法,也是查漏补缺的技巧。

(1)作业要独立完成。现在有很多的作业辅助工具,小猿搜题,作业帮等,对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好的一种工具,它会让学生养成不愿意思考的习惯,只有经过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才能促进自己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才能培养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是否准确,从而克服学习上的薄弱环节,逐步形成扎实的基础。

(2)认真更正错误。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认真改正。要懂得,出错的地方,正是暴露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弱点的地方。经过更正,就可以及时弥补自己知识上的缺陷,最好有自己的错题本,帮助自己整理好各种错题。

(3)作业要规范。做作业其实最终的目的是帮助自己能够有一个好的成绩,所以平时做作业,也应当像是考试一样来要求自己,要求规范,这样才能够保证考试时不会出现问题。所以解题时不要轻易落笔,要在深思熟虑后一次写成,切忌写了又改,改了又擦,使作业涂改过多。书写要工整,解题步骤既要简明、有条理,又要完整无缺。作业时,各科都有各自的格式,要按照各学科的作业规范去做。

(4)作业要保存好,定期将作业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复习时,可随时拿来参考最好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

四、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是课后落实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复习主要的目的是加强自己的认识,保证当天的内容能够全部掌握,定期的考试复习也是阶段性巩固的技巧,从而方便学生在高三复习时能够更好地将过往的知识再捡起来。

(1)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并且要同时复习头一天学习和复习过的内容,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对老师讲授的主要内容,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和关键,特别是听课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更应彻底解决。重点内容要熟读牢记,对基本要领和定律等能准确阐述,并能真正理解它的意义;对基本公式应会自行推导,晓得它的来龙去脉;同时要搞清楚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注意总结知识的规律性。

(2)单元复习。在课程进行完一个单元以后,要把全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一次全面复习,重点领会各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有些需要记忆的知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记忆。

(3)期中复习。期中考试前,要把上半学期学过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复习时,在全面复习的前提下,特别应着重弄清各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

(4)期末复习。期末考试前,要对本学期学过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复习时力求达到“透彻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

(5)假期复习。每年的寒假和暑假,除完成各科作业外,要把以前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全面复习,重点复习自己掌握得不太好的部分。这样可以避免边学边忘,造成高三总复习时负担过重的现象。

(6)在达到上面要求的基础上,学有余力的同学,可在老师的指导下,适当阅读一些课外参考书或做一些习题,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定期考试

考试时检验学习情况最好的方法,如果考试得足够好,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产生好的正向反馈。

(1)要正确对待考试。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考得好,可以促进自己进一步努力学习,考得不好,也可以促使自己认真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今后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所以,考试并不可怕,绝不应当产生畏考心理,造成情绪紧张,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

(2)做好考试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对各科功课进行系统认真的复习,这是考出好成绩的基础。另外,考试前和考试期间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保持充沛的精力,这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条件。

(3)答卷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

①认真审题。拿到试卷后,对每一个题目要认真阅读,看清题目的要求,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结论,然后再动手答题。

②一时不会做的题目可以先放一放,等把会做的题目做完了,再去解决遗留问题。

③仔细检查,更正错误。试卷答完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就要抓紧时间进行检查和验证。先检查容易的、省时间的、错误率高的题目,后检查难的、费时间的、错误率低的题目。

④卷面要整洁,书写要工整,答题步骤要完整。

(4)重视考后分析。拿到老师批阅的试卷后,不仅要看成绩,而且要对试题进行逐一分析。

首先要把错题改正过来,把错处鲜明地标示出来,引起自己的注意,以便复习时查对。然后分析丢分的原因,并进行分类统计。看看因审题、运算、表达、原理、思路、马虎等因素各扣了多少分;经过分析统计,找出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对做对了的题目也要进行分析,检查自己对题目的表达是否严密,解题方法是否简便等。

六、课外学习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目的地选择学习内容,原则是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弥补自己的学习弱点。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一些有关学科的课外读物学习。课外阅读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宁可少而精,也不多而滥,切忌好高鹜远、贪多求全。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