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布2019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归母净利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5%~35%,盈利约3322.53万元~3900.36万元。

2)问答纪要

(1)公司的毛利较高,具备一定的技术壁垒,姜总您能否介绍一下公司的发展背景?

答:是的,高研发投入能保证我们产品的领先性,与公司的业绩已互为因果。

公司的初创团队都具有行业的技术背景,1998年何总与我一同创业成立了这家公司,从最初的2个人、3个人到300人。现在我负责公司的发展战略以及研发管理,何总负责经营管理。但不管如何发展,我们这个团队对从事的行业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正是这份兴趣让我们和所有员工一起,一直专注在这个行业,取得了现在的成绩,取得了部分产品技术对国际竞争对手的领先。

(2)公司介绍说产品在国际市场面价高于同类竞争对手10%,能否展开阐述一下公司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答:客户的认可是公司的最大成就。康斯特的核心优势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研发。虽然目前我们的整体实力还未达到全球细分行业龙头,但对比同领域公司,不论是研发投入、新产品数量、产品新技术、研发团队规模、研发团队年轻化梯度我们都是绝对领先的,部分产品我们领先国际同行5年,这是我们发展的底气。

第二,我们更了解客户的需求,我们能引导用户工作方式的创新,协助提升其效率。在国内我们有最专业化的营销队伍,我们的团队可以在客户现场实时的反馈用户使用“痛点”,为研发团队提供第一手资料。在国际市场我们的营销团队拥有十几年的从业经验,能将全球用户最真实的需求反馈。

第三,传感器技术的积累以及智造体系的建设。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几乎市面所有高端压力传感器的测试数据,并在这一基础上实现了核心的数据处理修正能力,这一能力已与国际同行处于同一水平。智造体系的建设目标就是提升运行体系信息化以及自动化的融合力,这一体系不仅提升了公司整体的运营效率,也让公司在机械加工环节,在员工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工作效率翻番。

(3)目前,公司产品在校准和运维方面的应用比例是多少?

答:公司目前的产品80%应用定位是校准检测,运维方面的应用呈增长态势。仪表是工业现场的采集终端,作为工业物联网的重要应用场景,预测性维护一定是公司的技术方向之一。

(4)公司的一季度业绩是否存在季节性因素的影响?

答:公司的客户结构中,国企、央企、事业单位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类用户的采购节奏会受到春节等季节性因素影响。

(5)公司的最大竞争对手Fluke公司,其产品线很长也很有深度,有自己的传感器技术,具备零部件优势,与对标Fluke相比。公司的优势在哪里?

答:Fluke成立于1948年,目前是一家专业的、综合性工业仪器设备公司,其产品涉及压力、电学、温度等多个学科,其母公司丹纳赫集团更是具备丰富的并购整合能力,其并购的企业多已成长为各领域的龙头,是很多企业发展学习的典范。我公司已经正式启动了MEMS传感器垂直制造产业项目,在后续核心元件上的突破将会进一步加速公司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从大方向上再补充两点:

1.在08年金融危机后,公司在国内逐步进入快速发展期,为拓展国际市场,公司曾想与Fluke合作,但其母公司丹纳赫更希望采用吸收合并的方式。最终公司放弃合作,在2011年在洛杉矶西部设立自有品牌Additel拓展国际业务,经过8年的发展,Additel以年均30%增长率成长着,截至2018年,公司国际市场的营收已占总营收的近四成,这一成绩证明我们国际化的路线是正确的。虽然目前在经销商的数量与Fluke仍有差距,但产品方面已在同一起跑线,随着公司在压力、温度、电学方面产品线的扩充,公司的优势将会逐渐体现。

2.研发创新的关注度。公司管理团队平均年龄50岁左右,管理层的技术背景,决定了我们的发展聚焦点——创新,不只是产品的创新,还包括运营体系的创新,通过核心工艺的提升可以提升产品品质,有效的降低售后服务量,赢得客户的口碑与认可。公司研发团队的平均年龄刚过30岁,研发团队年龄上的梯度优势,可以让我们能更好的理解新技术、更快的适应工业物联网及5G等方面的应用。

(6)据我所知,在国内市场尤其是三桶油对国外产品的认可度更高,请问公司产品在进口替代有哪些看点?

答:在仪器仪表方面,进口产品虽然更早的进入市场,但其创新较少,产品的应用效率不高。在同一指标参数的前提下,当你的产品指标优于同类竞品、具备更多的应用功能、服务比对手更好时,客户一定会发现你,也没有理由不选择你的产品。

(7)请问公司拟建项目定位的压力传感器、压力变送器以及现有的校准检测产品是同一客户群体么?

答:公司校准检测产品与压力变送器是同一客户群体。高端的压力传感器的主要竞争格局都是围绕在3-4家之间,主要就是技术壁垒。所以公司的产品发展路线是通过生产高端压力传感器芯体,部分深加工成压力变送器,通过降维优势,拓展应用市场。

(8)请介绍一下公司非公开的扩产项目的时间规划?什么时候能实现产能投放?

答:公司在延庆拟实施的扩产项目,部分使用募集资金,根据计划将预先使用部分自有资金开工建设。本次项目近期将开工建设,预计建设周期一年。

(9)公司在扩产项目投产前,如何解决产能利用率的问题?温度产品毛利率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答:实际上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已处于饱和状态。在现有的办公及生产场所,公司主要是通过提高物理空间的利用率以及生产部门“倒班”来实现的。

由于公司人力物力有限等原因,在2009-2015年期间公司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压力产品,而温度产品的投入不足,毛利率一直维持在50~60%之间。随着2015年上市后,公司逐渐在温度系列产品方面发力,在近两年来陆续推出660干体炉、685超级测温仪等更多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毛利率已经快速回升,随着后续扩产项目产能的逐渐释放,温度系列产品综合毛利率也将在70%以上。

2、楚江新材(002171.SZ)(东方证券等机构参与调研 2019/7/15)

1)公司介绍

公司致力于高精度铜合金板带材、精密铜合金线材和铜导体材料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新能源电池、光伏能源、汽车线束、LED和轨道交通等行业提供优质的工业材料和服务。公司是国内重要先进铜基材料研发和制造基地、安徽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公司先进铜基材料和高端热工装备及新材料二大主业业绩均取得显著增长。公司创立于1999年,于2007年9月在深交所上市。总部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在芜湖、上海、广东、江苏和湖南设有生产和研发基地,现有员工5000多人,总资产过68亿元,净资产过45亿元,2018年营业收入131亿元,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中国制造业500强。

行业地位

先进铜基材料研发和制造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行业,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机械制造、新能源以及国防军工等诸多领域,行业的增速与国民经济的增速保持同步。由于铜基材料具备优异的导电性能、加工性能和循环利用等特性,不仅在众多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而且随着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的兴起,为铜基材料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需求增长空间。公司是国内重要先进铜基材料研发和制造基地、安徽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综合排名,公司位于中国铜板带材“十强企业”第一名。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铜板带国内铜板带制造企业有近百家,产量共计约174.5万吨,前10家规模以上企业产量约73.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1.89%,行业集中度较低,行业进一步整合的空间较大。公司2018年实现高精度铜合金板带材产量18万吨,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0.32%,稳居全国第一位,与第二位差距进一步拉大,具备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条件,行业整合时机到来,公司未来目标25%至30%市场份额。

顺利并购公司天鸟高新,致力于纤维应用研究及开发

公司致力于碳纤维、芳纶纤维、石英纤维等特种高科技纤维的应用研究及开发,是专业生产高性能碳纤维织物、芳纶纤维织物、飞机碳刹车预制件、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新型预制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目前是国际航空器材承制方A类供应商、国内唯一产业化生产飞机碳刹车预制体的企业、国内最大的碳/碳复合材料用预制体生产企业、国家重点军工配套企业,参与国家多项重大专项项目预研并陆续定型、批量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种性能优异、应用广泛的战略新材料,被《中国制造2025》列为重点发展的关键战略材料。未来单C919机型将使国内碳刹车预制件需求量增加494吨。结合中国民航运输市场的发展,未来公司产品飞机碳刹车预制件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2)问答纪要

(1)未来公司的主要战略方向?

答:未来5-10年,每年保持20%-30%的持续增长是公司战略发展的核心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公司将实施先进基础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及军工新材料的双轮驱动。

首先将高精度铜合金板带材打造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加快装备升级,加大技术研发,实现进口替代,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提供高品质、高性能的一流产品,同时实施“最优供应商战略”,为广大材料用户提供一流性价比的产品,目标是五年内做到规模全球第一、品质一流,产品品种组合齐全,引领行业发展。同时优化经营战略和运营基础,形成一套可持续、可复制的先进材料经营发展模式。推动导体材料实现五年进军国内前三、十年成为行业第一的目标。

第二,高端装备制造及军工新材料要坚持高端路线,实施差异化战略,强化培育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制造最尖端材料、实现替代进口、服务军工和军民融合,在巩固和扩大热工装备制造和服务优势的同时,重点将顶立科技成熟的技术实现产业化,首先是高纯石墨材料和碳碳复合材料产业化战略落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