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秧、插秧
收割、碾米、包装
……
近日
一袋袋
“新鲜出炉”的优质大米
从广东乐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基地
奔向百姓餐桌
这是我市水稻种植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
我市水稻种植面积
稳定在180万亩以上
总产稳定在75万吨以上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上率下,围绕稳面积、攻单产、力争多增产的目标,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及早动员部署、及时下达粮油生产任务,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政策扶持,增强科技支撑,完善基础设施,举全市之力推进水稻产业发展。
目前
我市已获批创建
龙川县、东源县及和平县3个
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
提升生产能力
夯实粮食增产根基
东源县柳城镇万绿智慧无人农场。摄影:黄赞福
近日,东源县柳城镇万绿智慧无人农场得到刚果(布)农业部代表团的关注和青睐,并希望深化合作,提高刚果(布)大米的产量。
国以粮为本,粮以种为先。今年,万绿智慧无人农场的水稻制种面积有1800多亩,已经销售出20多万斤,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还要扩大种植面积,明年的订单已有200多万斤了。”该基地相关负责人张先生说。
提升生产能力,完善基础设施是重要底座。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强化基础设施保障,全力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探索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切实打通了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1.9万亩,今年9.32万亩建设任务正有序推进,全市共新建15个烘干中心,日烘干能力增加622吨,切实提升稻谷烘干能力。
今年3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义容镇稻谷烘干中心,是紫金县首个由财政资金支持建成的稻谷烘干中心和仓储中心。“每天可以烘干25吨至30吨粮食,除了本镇的种植户,也有其他镇的企业和种植户来这里加工。”该中心负责人黄剑锋说,该中心为当地及附近镇村的水稻深加工提供了极大便利,也为合作社和村民节约了运输成本。
目前,我市已获批创建龙川县、东源县及和平县3个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区总投入6.6亿元,通过丝苗米产业园区建设,极大提高我市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完善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加快补齐粮食烘干短板,推动全市粮食规模化生产。
强化示范引领
促进农户持续增收
我市举办晚稻机收比武活动。摄影:杨坚
“龙川县通衢镇、龙母镇创建的2个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千亩示范基地实现丰产丰收,示范区内攻关田块亩产达655.6公斤,平均亩产达570公斤,与非示范区对比,节本增效率达15%。”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为实现主攻水稻单产、力争多增产的目标,我市大力创建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在5个稻谷重点县共创建10个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重点示范推广高产优质品种,以及水稻配方施肥、“三控”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推动小范围高产转变为大面积增产。
同时,我市通过建设科技示范区,实施标准化建设,促进粮食种植水平全面提档升级,初步形成“市场引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生产格局。“公司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完成土地流转5000余亩,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5万亩,带动周边300多名农民就业。”广东乐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学武说。
水稻种植也为乡村旅游、乡村研学带来了新“稻”路。11月23日,东源县康禾镇仙坑村迎来一批到村里开展研学活动的学生,孩子们在田地里收割稻谷,体验农耕文化。“我们根据不同季节来设置不同活动,有水稻插秧、抓泥鳅、摘菜等项目。”仙坑村党支部书记叶永权说,最近一段时间每天都有研学团来参观,截至目前,人数已超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