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沙雅县各乡镇(管委会)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理念,在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上下足功夫,以“降本提质增效、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发展肉鸽养殖产业,帮助群众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9月8日,在沙雅县托依堡勒迪镇色日马克村村民乃买提·肉孜家的鸽笼中,数十只不同品种的肉鸽来回跳跃、飞翔。之前,村民乃买提·肉孜一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地,“访惠聚”工作队了解情况后,以“轻资产、重规模”的发展思路,帮助他发展养殖产业。经过一年的发展,现在他的家庭收入明显提高,这让他高兴不已。
沙雅县托依堡勒迪镇色日马克村村民乃买提·肉孜说:“我养了50多只肉鸽,到年底能孵化200多只鸽子,每只鸽子卖35元,年底可以多挣7000多元,现在的生活非常好,在家就可以挣钱。”
为进一步提高村民养鸽效益,色日马克村村“两委”和“访惠聚”工作队结合实际情况,广泛征求村民意愿,组建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吸收本地养鸽散户,进行规模化养殖。新成立的沙雅县鸽王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由8位村民带头,通过签订均分入股协议,实行“统一品种、统一饲养、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统一管理”运行模式,加快养殖集约化经营发展,带动村民增收。
沙雅县鸽王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艾克拜·巴拉提说:“我们合作社目前有2000多只鸽子,以具有生长快、繁殖快的白羽王鸽为主,一年下来可以收入10多万元,相比以前的个人养殖经济效益大大增加,也避免了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计划年底再引进8000多只肉鸽,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让合作社更加专业化,标准化。”
如今,色日马克村从事肉鸽养殖的村民达到了300余户,占全村户数的60%,使得该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鸽子村”,为发展社联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抱团经营的“一村一品”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沙雅县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站驻托依堡勒迪镇色日马克村“访惠聚”工作队队员殷秀艳说:“目前,全村发展综合养殖业300余户,养殖各类品种鸽子7万多只。今后我们将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做好养殖技术指导的同时,鼓励村民扩大养鸽规模,把鸽产业变成村民致富的主产业,成为走向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离色日马克村不远的英阔克布运村看到肉鸽养殖的良好前景和效益后,经过实地考察论证,发现“白羽王”肉鸽具有适应性强、养殖成本低、肉质鲜美、高蛋白低脂肪、深受消费者青睐等特点,在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率先推行村集体经济入股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主动引领合作社、养鸽大户等发展集约化经营,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努力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兴旺、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沙雅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驻托依堡勒迪镇英阔克布运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张继麟说:“以前是家家户户小规模养殖鸽子,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村两委和访惠聚工作队实施了规模化肉鸽养殖项目。旨在对养鸽户进行引领示范,让他们体会到规模化养殖的好处,今后我们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将我们村的肉鸽养殖规模发展到十万羽以上,切实增加农户收入。”
今年以来,沙雅县托依堡勒迪镇采取“党建引领+致富带头人+村民”养殖模式,通过政府免费提供种鸽、免费培训致富带头人、派专人提供技术服务和疫病监测防治等措施,大力发展养鸽产业,不断提升村民增收致富能力。截至目前,全镇共养殖12万羽肉鸽,养鸽户已占全镇村民总数的40%,鸽产业已逐步成为托依堡勒迪镇村民增收的“希望产业”。
沙雅县托依堡勒迪镇乡村振兴办主任黄兆飞说:“下一步,我镇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把发展产业作为引导群众增收致富的着力点,坚持政策引导,强化政策支持,加快补齐养殖业发展的短板弱项,积极构建现代化养殖体系,推动鸽业养殖向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沙雅县融媒体中心全媒体记者 王克毅 实习记者 陆亚南)
来 源:沙雅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