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硫代硫酸钠

性状作用:白色固体颗粒,通过螯合、吸附、氧化还原等作用,能够有效降解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重金属离子、余氯、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是鳗鱼养殖中常用的水质调节剂。

使用方法:2~3g/m3用于水质改良,4~5g/m3用于药害应激、解毒处理。

注意事项:使用时要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勿与其他药品混合使用。

2.敌百虫

性状作用:白色结晶体,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有机磷杀虫剂。常用药品中敌百虫浓度为90%,在鳗鱼养殖中可用于驱杀指环虫、三代虫、车轮虫、锚头鳋等。

使用方法:90%的敌百虫晶体0.2~0.5g/m3全池泼洒。

注意事项:(1)应贮存在透风阴凉及干燥密封的地方,不能与碱性物混用,不用金属容器。

(2)鳗鱼中毒后可用硫酸阿托品、山莨菪碱等解毒。

3.硫酸铜

性状作用:深蓝色结晶体,能较强的杀灭原生动物、真菌、藻类,常用于治疗鳗鱼鳃霉、车轮虫、杯体虫、斜管虫等。

使用方法:0.5~0.7g/m3硫酸铜或硫酸铜硫酸亚铁全池泼洒。

注意事项:(1)硫酸铜的安全浓度范围较小,勿随意加大剂量使用,用后注意增氧。(2)鳗鱼中毒后可用硫代硫酸钠、EDTA等解毒。

4.戊二醛

性状作用: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具有杀菌、驱虫等作用。在鳗鱼养殖中常用于防治细菌(烂鳃、烂尾等)、真菌、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等疾病,常用药品中戊二醛浓度为20%。

使用方法:(1)预防消毒:0.2~0.5g/m3全池泼洒。

(2)杀车轮虫、小瓜虫:0.6~1.2g/m3全池泼洒;杀指环虫:1.5~2g/m3全池泼洒。

注意事项:阴雨天及低气压天气慎用,缺氧时禁用,在阴凉、避光处密封保存。

5.苯扎溴铵

性状作用:淡黄色或无色液体,对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真菌及部分原生动物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用,鳗鱼养殖中主要用于治疗烂鳃、烂尾、败血、鳃霉、水霉及车轮虫、斜管虫、杯体虫等疾病。常用药品中苯扎溴铵的含量为20%。

使用方法:(1)消毒杀菌:0.2~0.6g/m3药浴36~48h。

(2)驱虫:0.4~1g/m3药浴48h。

注意事项:密封保存。

6.二氧化氯

性状作用:白色粉末或片剂,消毒杀菌剂,能杀灭细菌、真菌、病毒及部分藻类,鳗鱼养殖中用于防治烂鳃、赤皮、肠炎、水霉等病害,并能去除水中异味,改善水质。

使用方法:预防:0.2~0.5g/m3全池泼洒。消毒杀菌:0.6~1g/m3全池泼洒。

注意事项:(1)勿用金属容器,严禁曝晒和雨淋。(2)勿与酸、铵盐、生石灰混用,药液现配现用。

7.高锰酸钾

性状作用:紫色细长形晶体,一种强氧化剂,鳗鱼养殖中常用于杀菌、驱虫、解毒及改良水质等。

使用方法:(1)清池:20g/m3全池泼洒,用于鳗鱼投苗前水泥池消毒。

(2)消毒:1.5~2.5g/m3全池泼洒,可有效防治鳗鱼细菌性疾病。

(3)杀虫:2.0~3.0g/m3全池泼洒,能杀灭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三代虫以及锚头鳋等。

注意事项:(1)在有色瓶中密闭保存,不宜在强光下使用。(2)水中有机物浓度高时,药效会降低。

8.生石灰

性状作用:白色晶体,为常用的清塘药物,可杀灭水体中部分敌害生物和病原体,鳗鱼养殖中常用于调节pH、肥水、提高水体硬度,以及杀灭部分细菌等。

使用方法:(1)清塘:每亩用生石灰100~150kg带水全池泼洒。

(2)消毒杀菌:每亩20~30kg,可有效防治细菌性疾病。

注意事项:(1)生石灰易熟化,熟化后效果很差,应及时使用。(2)不能与酸性含氯制剂、含碘消毒剂、重金属盐、有机络合物及敌百虫合用。

9.氯化钠

性状作用:白色结晶体,利用其改变寄生生物渗透压的原理,在鳗鱼养殖中常用于防治多种细菌性疾病(烂鳃、烂尾、赤鳍等)、水霉病(水霉、鳃霉)、寄生虫病(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等)。

使用方法:(1)防治细菌性疾病:保持水体盐分为3‰~5‰,并配合抗菌消毒类药物使用。

(2)防治水霉病:7‰~10‰的盐水浸浴36~48h。

(3)治疗肠炎病:在每公斤料中加拌10~15g(常与大蒜联用)。

10.聚维酮碘

性状作用:红棕色液体,是一种高效低毒的药物,可杀灭病毒、细菌和真菌。在鳗鱼养殖中常用于防治烂尾、烂鳃、赤鳍等疾病。

使用方法:预防:0.2~0.6g/m3,一周一次。治疗:1~2g/m3,隔日一次,连用2~3次。

注意事项:(1)水体缺氧时禁用。(2)勿用金属容器盛装,勿与强碱性物质、金属物质及季铵盐类消毒剂混用。

11.乙酰甲喹

性状作用:淡黄色或黄色粉末,广谱抗菌药,鳗鱼养殖中常用于治疗细菌性肠炎、烂鳃、烂尾等。

使用方法:(1)3~5g/m3全池泼洒,一天一次,连用2~3次。

(2)拌料内服:每公斤饲料给药3~5g,连喂3~5d。

注意事项:不宜长期使用,避免重复用药。 [2]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