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本文是我去年备考专八刷真题的过程中时不时记下的心得,看起来会比较琐碎。无论改不改革、考的文本类型如何变,考试的本身都是能力的考验,能够扎扎实实地积累并运用出来是不变的道理。
01
听力25分钟
关键词:“对比感”
材料中是什么概念和什么概念在相互比较,谁和谁分别持什么观点,不提前想清楚的话在听的中途很容易混淆(有时会出在给出的文字和选项里)
mini lecture
挖空常常为动词,还有些空直接是冒号后横线了,是填状语(改成adj.)
很容易漏掉冠词,搞错单复数,但也别让小问题干扰下文的理解,最后通篇检查
概括:抓主干动词填,而不是多个细碎的举例、不是修饰成分
有些随缘(很离谱的概括,两者皆可的答案)
看到关键词了不要立马动笔写 可能答案不是紧跟着的 甚至可能关键词没出现在原文
interview
我会选择先不管选项,先听懂听完全文
但为了防止错过细节题,还是要先划出特有名词,新信息,用于提示自己听重点信息的时候注意力要move on
调整好状态:每次第二部分第一题我都会做错,误导的陷阱也很多
选项之间择优:有些可能是细节,选项之间是包含关系
-- 选择抽象的,不选细枝末节。
--绝对的字眼,如all、only慎选
02
阅读45分钟
1. 我还是支持先流畅地看完全文,心里踏实,理解深刻,但答题时容易忘记细节,需要仔细回看
2. 抽象的拐弯抹角的句子:三思那个抽象名词的逻辑主语是谁、定从修饰的先行词是谁、it指的是什么。
3. 错误选项:张冠李戴 偷换概念 极端用词,回看原文,尤其是每篇第一道题细节题
4. 时间节点一定要认准来定位,好难好难找,心急啊
简答题:
1. 问自己:不看文章,你真的回答问题了还是答非所问了?
2. 注意文章结构,例证后、转折后的句子
3. 转换原文,加工原文,大胆地概括
4.写得下就要注意语法正确,注意时态(和设问一致)
5.回答的句子的主语=题目明说了的那个东西
6. 有such就抄前文,不一定每一题都很难
7. 改词性 缩短语 都是为了满足字数限制必须要做的
quote一个看到的观点:“简答题相对技巧性不那么强,主要还是用关键词定位,问什么答什么,字越少出错概率越小”
03
改错与翻译35分钟
积累:固定搭配(介词使用,动宾搭配)
仔细:看有没有漏的词,尤其是介词,或者比较级/最高级后缀;主从句时态一致
辨别:形容词后缀应该是ed、ing还是able、ful;形容词用tion还是ing结尾;比如imaginative和imaginary,disagreeing和disagreeable,长得像的literal和literary,成对的去想
语义:觉得逻辑奇怪,读不懂,想到“为什么会这样说?”那可能就是错在逻辑关系,不是你错,是文章错。本来文段就是节选,不会特别有完整性,是什么句子都有可能,可能不是自己预想的那个样子。
敏感:看到it is...想想强调句
常考点:介词提前的定语从句
由于中文用语习惯,对冠词使用不是很敏感,实在没错误,想想the的特指有没有必要出现,想想时态,想想前后衔接,一些我们容易理所当然的地方,the language删去the出现频率高
(首次提及、泛指是没有the的)
如果找对了地方,要换词前想想其他可能性,选最优解
翻译
中文里有些不言自明的词就不要翻出来了,拆句子,翻完一定要像写作一样读一读看
在词汇上 句法上 逻辑上 想一想中英文的差距
词义内涵+句子逻辑+地道表达
04
作文300词 45分钟
打草稿:先列关键词、好词好句,然后想想怎么连起来,主从句怎么安排,显得有逻辑,别把好词、好句、好观点抢先被写下了后发现没法接下文。
凑角度: 必要性 可能性、平行主体、人家国、从小到大、政经思、抽象具体、身心、智力与德育
善用常见的alliteration和rhyme,又凑字数又高级
写在最后:一年过去了我实在是不记得当时考得如何了,备考的时候十年真题也没有刷完,记得考后对答案也错了不少,所以成绩这个东西真的挺玄的。
成绩只是个数字,数字背后体现的能力才是真正跟着你走更远的路的东西,愿看似痛苦枯燥的备考只是你积攒沉淀的一个阶段而已,everything will pay off!
微信号|晶读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