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栏目编辑 王 雷村镇建设■ 马翠玲 阳关镇自古享有“东方文明门户” 之称。 阳关镇已成为享誉中外的沙漠生态镇、 葡萄产业镇、 边塞文化镇、 景观旅游镇, 先后获得了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 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乡村、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全国生态文化村镇等荣誉称号, 阳关镇走出了一条小康与健康、 生存与生态、 温饱与环保共赢之路, 为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实现健康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一、 阳关镇成为敦煌市的生态保护伞沙害是敦煌人民祖祖辈辈面临的生存大难题。 根据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的第六大沙漠库姆塔格以每年 3- 4 米的速度整体向东扩展, 逼近世界艺术之都敦煌市,库姆塔格沙漠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渐呈 “握手” 之势, 敦煌绿洲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 而阳关镇是敦煌市境内离沙漠最近的乡镇, 据统计, 平均每年沙漠整体向阳关镇方向推进 10米左右, 阳关镇面临的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问题尤为严重。 阳关镇成为保护敦煌绿洲和艺术文化的第一道生态防线。阳关镇多年来在中央、省、市各级各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国内外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当地群众的主动参与中,始终坚守保护优先、 尊重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不动摇, 多措并举, 建成确保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 健康发展的多重生态屏障。
敦煌市的四大湖泊, 东湖已名存实亡, 北湖濒临消亡,唯有在阳关镇的西湖和南湖碧波荡漾。 这是国家为确保罗布泊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 特别是确保西部地区生态安全于2003 年和 2009 年在阳关镇建成两个大型的国家级生态保护区 : 西湖(南湖)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阳关国家级湿地候鸟自然保护区取得的显著成效。 在此基础上, 阳关镇还开创性地实施了沙漠都江堰工程与生态文明镇建设, 获得国家 47.22亿元支持投资的 《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与节水型社会建设, 组建省级阳关保护管理局, 积极开展了“三北” 防护林建设、 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 退耕还林工程、防风固沙项目、 防沙治沙和荒漠化治理等工作, 种植宽度近千米的植被带, 沙枣、 红柳、 梭梭、 芦苇生长茂盛。 敦煌市林业局的监测显示, 十多年中, 阳关镇区域的沙丘再没有移动过。 阳关镇现已成为敦煌市的第一把生态保护伞。二、 阳关镇发展成为经济强镇阳关镇地处敦煌市西南方向 64 公里的古阳关脚下, 是敦煌市最偏远的一个乡镇。 但阳关人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突出特色, 通过发展葡萄产业、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水产养殖业以及多业互融互促等为增长点的多元化模式, 长期是敦煌市所辖的 6 镇 3 乡中的首富乡镇。
2012 年, 阳关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3800 元, 比上年增加 1700 元, 同比增长14%, 在全省 379 个建制镇中名列前茅,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多达 5883 元。 随着城镇化和新农村的快速推进, 阳关镇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全镇的 1260 家农户中,敦煌阳关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表 1阳关镇、 敦煌市、 甘肃省、 全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比较 (单位 : 元)时间(年)阳关镇敦煌市甘肃省全国2008848060452723.714761200994086854313451532010120007670330859192011121068867387069772012138001017044957917规划目标20162570013000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