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11月27日电 (通讯员 绍勇)深秋时节,走进陈大庄村,顺着蜿蜒整洁的马路往里走,很快就能看到几栋高大整齐的厂房,这就是陈大庄村蛋禽养殖基地。基地是陈大庄村利用衔接资金建设的,目前是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山区养殖路在何方_山路致富养殖项目是什么_山路养殖致富项目

走进厂房,一排排整齐的标准化养殖笼架排列有序,里面安装有自动控温系统,蛋鸡在这里住上了“空调房”,吃上了营养餐。厂区实现自动供料、供水、收蛋、排粪等管理工作,鸡舍既没有噪音,也没有异味,对周围环境也没有任何破坏和影响。与传统的养殖模式相比,节约了大量土地和人工,提高了经济效益。

蛋禽养殖基地分二期建成,一期投入衔接资金220万元、区委组织部集体经济发展扶持基金50万元,剩余租赁企业自筹,建成5万只蛋鸡规模的现代化养殖场,2021年8月建成投产,当年就为村集体带来14.6万元的收入,并吸纳脱贫户居家就业,每人每月增收2000元。鉴于一期的效益良好,为了扩大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按照前期计划又实施了二期项目。二期项目总投资金额470万元,全部由衔接资金投入,建设钢构禽舍1400平方,购置养鸡设备4列8层;配电设施一套,发电机一台,鸡蛋分拣装置一套。年养殖麻黄鸡6万只,日产蛋5万多个。二期项目于2022年5月5日开工,2022年10月10日完工投产。村通过租赁经营获得收益分红,预计增加村级集体经济28.2万元/年。每年可解决10人就业,其中带动脱贫人口10人,户均年增收0.3万元左右;流转土地28亩,45户农户可获得土地租金9.9万元,户均0.15万元。

“原来在家带小孩没有一点收入,现在每天下午到养鸡场收鸡蛋,每月能有2000元的收入,实现了居家就业,这是以前怎么也想不到的。”赵本香是在养鸡场就业务工的受益者之一。养殖基地不光为村集体带来了收入,也为村民带来了实惠。

衔接资金如何使用,不能拍脑袋,大手一挥立即上马。陈大庄村以基层党建工作为抓手,确定项目前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征求意见等形式,摸底调研村产业发展现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充分调动党员群众积极性,统一思想认识,形式合力。在选择合作企业时,陈大庄村也是慎之又慎,多次走访企业老板原来的养殖场,了解经营状况、销售情况、老板的信誉、经济实力等,同时对设备生产厂家和鸡蛋销售市场都进行了调研考察,做到心中有数,也坚定了项目实施的信心和决心。项目上马经历了村级申报、乡镇审核、部门审查、区级审定等步骤,确保了入库项目精准、可行、高效。

一期项目上报后,村两委干部在等待批复的同时,也在抢抓时间窗口,确保按时完工投产。

陈大庄村蛋禽养殖基地“孵出”了新希望,为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下一步陈大庄村两委计划延伸产业链,在鸡粪和蛋托上做文章,引进鸡粪烘干设备和蛋托生产设备,生产有机肥料和鸡蛋托,增强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衔接资金项目建设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保障和支撑,是支持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加快补齐基础短板的有力举措。陈大庄村将认真谋划项目,继续争取衔接资金的支持,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