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合作社3000亩养参池第一次产出,平均每亩能产100公斤左右,一个池子就是8000公斤,毛利能达到160多万元。现在的海参池已经成为我们发家致富的聚宝盆了。”垦利县小岛河海珍品养殖合作社社长姜世忠指着身边一望无际的海参池高兴地向我们介绍。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渔业效益,实现建设全省水产大县强县目标,垦利县以东营市现代渔业示范区为突破口,加快高效生态渔业经济发展,2011年,该县累计完成水产品产量13.15万吨,产值21.5亿元。
据了解,作为该县现代渔业发展龙头的现代渔业示范区,经过3年的建设,已经建成海参养殖池塘6万亩,放养海参2.2万亩。2012年,第一茬海参喜获丰收,亩均效益2万元以上。为将开发建设的成果最大地惠及于民,现代渔业示范区在区内规划了占地面积3000亩的“富民区块”,采用“龙头带动、市场化运作,合作社组织,渔民自愿参与”的原则,吸引当地渔民入区开发。由当地48户渔民组成的“小岛河海珍品养殖合作社”于2009年入住示范区进行海参池塘开发,经过一年的建设,完成了36个海参池塘的建设,并于2010年放苗投产。
在建设过程中,该县根据不同渔业产业、不同时期、不同人群需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成立渔业、植保、肥料、农机保养、特种养殖、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等6支科技服务小分队,实施分类指导。各服务队员按照“实用技术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到村入户广泛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并对海参池塘建设给予了技术支持及规划指导,按每亩1000元的标准进行了补助,缓解了海参池塘建设成本一次性投入过大的难题,为渔民群众投身海参养殖产业提供了帮助,使“科技兴渔”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结合市县两级开展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垦利县组织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合作社带头人等举办各类农业政策、实用技术培训班,努力提高农民养殖水平和农业科技的入户率和到位率。在农业技术培训中,采取以培训单位为主导,充分调动当地农技人员,全力以赴抓培训,形成培训单位、渔业区技术人员、区包村的行政领导和农户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培训机制。
如今,各地的海参需求客户纷纷到现代渔业示范区采购海参,当地海参供不应求,已经成为当地渔民转业增收、发家致富的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