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用真菌虎奶菇研究进展中国食用菌2007,26(3):3~5EDIBLEFUNGIOFCHINACN53—-1054/QISSN1003—-8310食药用真菌虎奶菇研究进展(1。福建省蚕桑研究所,福州350003;2。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州350007)摘要:从虎奶菇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人工栽培,液体发酵,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对虎奶菇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报道,以便为能更好地开发这一珍稀食药用菌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食药用真菌;虎奶菇;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64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10(2007)03-0003-03Pleurotus(Lentlnus)tuber—regium(Fr_)Sing(1951年),拉丁文直译为:有巨大菌核的侧耳,即菌核侧耳,俗称虎奶菇,此外还有核耳菇,茯苓侧耳,南洋茯苓等称呼。为具菌核真菌,与茯苓(子实体不可食),猪苓(菌核不可食)不同,其子实体与菌核皆能食用。民间有用虎奶菇菌核治疗胃病,便秘,发烧,感冒,水肿,胸痛,痔疮,神经系统疾病,天花,哮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和营养失调的婴孩。近几十年来,其神奇的疗效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对这些研究进展作了概述,以便对将来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虎奶菇作为科学的参形态特征及分布虎奶菇有菌核和子实体两部分,菌核生于地下或木材间,直径lOem~25em,球状,卵状或梭形,坚实,内部白色,外皮壳暗色。

子实体从菌核长出,单生或丛生。菌盖直径10em~20era,漏斗形或杯形,后平展但中央仍保持下凹,菌肉变皮革质,表面光滑,常有散生,翘起的小鳞片,特别是近中央的部分,淡灰白色到肉桂色,没有条纹,边缘初内卷,薄,有时放射状至锯齿状边缘,菌褶延生,很密集,小菌褶1/6,宽达2mm,苍白至淡褐色至淡黄色,边缘完整,菌柄(3。5em~13em)(0。7em一3。5em),中央生,偶尔偏心生,圆柱形,中实,表面与菌盖同色,通常有和菌盖表面虎奶菇为热带真菌,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马来西亚,缅甸,澳大利亚,非洲的喀麦隆,尼日利亚,乌干达,加纳,肯尼亚,几内亚坦桑尼亚等,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腾冲,章凤等地。生物学特性虎奶菇的菌丝浸染木材或树桩后,引起木材腐朽,并在地下,木材中或树根之间形成围径lOem一30em的菌核。菌核是虎奶菇养分贮藏和休眠器官,也是无性繁殖器官。菌核放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就会一个接一个地产生漏斗形的子实体。野生虎奶菇资源短缺,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但可能因其是热带真菌,需要热带和亚热带温暖的生长环境,因此世界各国科研人员正在研究人工栽培和液体发酵产菌丝体的适宜方法,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从而为能更好地开发利用虎奶菇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打下基础。

收稿日期:2007一O1一l52。1温度菌丝体在15~C~40~C均能生长,适宜温度为28~C~32~C,最适宜温度32~C;菌核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3~C~28。2。2湿度菌丝体培养料水比为1:2。0和1:1。8;菌核生长料水比为1:(1。4~2,6),而料水比以1:2。2最适宜。2。3酸碱度菌丝体,菌核在pH为6。5—9。0均能生长,以pH7。5为适宜。pH5。5时不形成菌核。2。4光线子实体发生需要光线,菌核在黑暗和明亮之处均可形2。5空气虎奶菇是一种好氧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及子实体形成均需氧气充足。人工栽培OkhuoyaJ。A。等用钻孑L的塑料袋分别装香蕉叶,玉米棒子,废棉,稻草,麦秆等农业废料,接入虎奶菇菌丝,28~C32~C黑暗培养3。5月,虎奶菇形成菌核并长出子实体,生物学效率香蕉叶(13。58%)最低,废棉(30。11%)最黄年来等自1993年起对虎奶菇的栽培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利用野生虎奶菇的子实体和菌核进行组织分离,于PDA培养基获得纯菌种;使用木屑麸皮培养基制作原种和栽培种;pH值自然,30~C~35~C代料栽培;1月~1。5菌丝长满菌袋,4个月后可以采收菌核(120g~150g)。

目前,虎奶菇人工栽培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为袋裁,利用木屑(阔叶树)或其他农作物稿秆(如玉米茎叶,棉籽壳,咖啡渣,棕榈渣)麸皮培养料进行袋裁,使之直接长出子实体或形成菌棱;其二为利用阔叶树的短椴木进行窖栽,其方法和茯苓筒木窖栽方法相似,只是不能利用松木而液体发酵郭嘉铭等用50OraL三角摇瓶装20OraL玉米粉组成(配方一)或麦芽糖组成(配方二)培养基,接种固体菌0。1ee'瓶,96r/rain,pH值自然,(282)培养96h。结果:配方菌丝体总千重为0。863g/10omL发酵液,配方二为0。638g/lOOmL发酵液。李荣同等探讨菌核侧耳13一葡萄糖苷酶活性与菌丝生长速度之间的关系,提出可以动态监测菌丝和发酵液中的13葡萄糖苷酶活性,来决定发酵时间的长短。此外吴锦忠等也摸索了虎奶菇的液体培养方法。化学成分5。1菌核化学成分OgundanaS。k等分析尼日利亚虎奶菇菌核的一般化学成分:16。5%的干物质,其中7。4%为粗纤维,14。6%的粗蛋白,4。8%油脂,18。6%的总糖,丰富的半乳糖,少量的葡萄糖和麦芽糖,少量的VC,以及还检测到草酸和氢氰酸。江枝和等比较分析菌核和子实体微量元素及氨基酸含量,发现子实体氨基酸总量为14。

7972%,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总量的49。2l%;而菌核的氨基酸总量为11。6736%,必需氨基酸占总量的54。08%。子实体中微量元素K,P,Na,Ca,Mg,Mn,Fe,Cu,Zn的含量比菌核分别高120。50彩,95。19ok,104。54%,90。62%,55。77ok,45。40%,19。26%,222。96%和112。81ok。吴锦忠等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GC—MS—DS测定菌核挥发油成分的化学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检出的22种化合物中,共分为6种类型,分别是脂肪酸,芳香族,菲烷类,二萜烯类,杂环类和萘烷;主要化合物为十五碳酸,十碳酸,3一甲氧基一5,7一二氯一二苯基醚和2,6一二(1,1一二甲基乙基)一甲基一苯酚。HexiangWang等从新鲜菌核中分离得到新型的凝集素——N一乙酰氨基葡萄糖,分子量为32kDa;新的核糖体失活蛋白(RIP)——Pleuturen,分子量为38kDa;以及同型二聚体鸟嘌呤核糖核酸酶13,14]。菌核化学成分分析集中在多糖。LinaZhang课题组分别依次用水,NaCI,NaOH从菌核中分出8个组分TM1一TM8。TM8为碱提水不溶性多糖,以13一葡萄糖为主链。

c6的位置上每3个糖基单元有一个被取代。TM8被分成l0个馏分即TM8l0);分子量范围为l0。7kDa~774kDa。另外将水溶性多糖(WEP,Mw=22kDa)分成Mw=14kDa,Mw=18kDa,Mw=34kDa个组分15,16];邓成华等得菌核多糖HNP,分析发现其由葡萄糖聚合成J。CheungPC 等从菌核总膳食性 纤维中分离出非淀粉性多糖(NSPs)。 WongKH 认为菌核含(90。50。49)%的碳水化合物, (0。050。01)%的粗脂肪;不可溶性膳食纤维(83。4 1。77)%,其中葡萄糖占(81。51。06)%,氨基葡萄糖占 (6。310。55)%,糖醛酸占(2。13-I-0。09)%;可溶性膳食 纤维(3。550。11)%,其中葡萄糖占(14。80。12)%,氨 基葡萄糖占(1。630。26)%,糖醛酸占(1。280。09)%, 甘露糖占(4。120。04)%,半乳糖占(0。520。06)%』。 从以上的研究报道可知,虎奶菇在糖类,氨基酸,微量 元素以及脂肪酸,芳香族,菲烷类,二萜烯类,杂环类和萘 烷等化合物含量都很丰富,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虎奶菇营养和 药用价值高的原因。

5。2 发酵菌丝体的化学成分 郭嘉铭等得配方一菌丝体氨基酸总量为11。68%,必需 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60。93%,且检出的氨基酸中,以亮 氮酸和异亮氨酸含量相对较高。配方二菌丝体氨基酸总量为 12。59%,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的52。26%。菌丝体的其它 化学成分目前尚未见报道,其是否具有与菌核一样丰富的化 学成分仍需进一步研究。 虎奶菇菌核多糖的化学修饰食药用菌多糖化合物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已越来越多地用 于肿瘤,肝炎以及其它疾病的治疗与康复,由于多糖的结构 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多糖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至今仍是 研究的热点和薄弱环节,而通过多糖的化学修饰改变其结构 是研究多糖功能的一种方法,由于虎奶菇多糖含量丰富,因 此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利用虎奶菇,很有必要研究虎奶菇多糖 的化学修饰。为此,邓成华等为研究硫酸酯化及羧甲基化虎 奶菇多糖的抗病毒作用效果及作用机理,探讨了虎奶菇多糖 应用于因柯萨奇病毒(CVB)导致克山病疾病预防的可能 性,并对硫酸酯化及羧甲基化虎奶菇多糖的抗病毒作用进行 了研究,结果,2 种不同取代度的羧甲基化虎奶菇多糖及3 种不同取代度的硫酸酯化虎奶菇多糖在浓度分别为0。

05rag/ mL,0。095mg/mL,0。125mg/mL 时均能明显抑制有囊膜病毒 HSV 引起的细胞病变,取代度对其抗病毒活性无明显影响,但对无囊膜病毒CVB3 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对HBsAg 药理作用7。1 免疫活性 黄必胜等发现碱提菌核多糖能增加小鼠胸腺,脾指数; 加快小鼠碳粒廓清速率;对环磷酰胺(CY)引起的小鼠末 梢白细胞数减少有保护作用;能延长小鼠耐缺氧时间,提高 应激能力;并对CCI 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 7。2抑菌活性 C。Stowe 等发现菌核乙醇提取物(乙醇浸提,干燥,溶 于水)4rag/mE 以上对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有抑制作用,对 大肠杆菌无抑制J。 7。3 抗病毒作用 ZhangM等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PE)和空斑减速实验 法(PRA)体外试验S—TM8…1STM8—6 种病毒即单纯疱疹病1,2(HSV 一1,2),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流感病毒A(FluA)的抵抗作用,发现S—TM8s 能够结合 HSV 病毒颗粒及表面的糖蛋白,使其不能侵入宿主J。 种不同取代度的羧甲基化虎奶菇多糖及3种不同取代度的硫酸酯化虎奶菇多糖研究表明:虎奶菇多糖 衍生物具有很好的抗HSV 引起的细胞病变,但其具体作用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7。4 抗肿瘤作用 ZhangM等研究发现腹腔注射(i。P)20mg/kg 的菌核多 糖组分(Mw:58kDa~171kDa)对BALB/c 小鼠移植的肉瘤 一180有效抑制率50%;Mw:(58~422)kDa 的菌核多 糖组分50mg/mL,100mg/mL,200rag/mE 对体外培养人早幼 粒白血病细胞HL 一60 和肝癌HepG2 细胞有抗增殖作用。所 有的组分都不能抑制正常猿猴肾细胞的生长,提示虎奶菇菌 核非淀粉多糖的抗癌作用可能是宿主调节和细胞毒杀作 7。5抗氧化作用 邓成华等发现两种硫酸脂化虎奶菇多糖S1 一HNP(取代 第26 期杨永彬,等:食药用真菌虎奶菇研究进展5度0。39),S 一HNP(取代度0。55)能显着抑制一OH 引起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