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的问题恐怕过于具体,个人建议跟着前辈多听多看多学。
对于题目,怎么快速反应,怎么短时间处理问题,本答案更多的从方法论上讨论,提出了一些更具普适性的原则。
————————————
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对问题的熟悉程度。
也就是说,一个越熟悉的问题,处理的速度越快。
但是,我的意思不是说多做多熟练,而是说,解决问题的时候,为了更快的处理,我们要【解析】这个问题,然后从我们的【经验库】中【调用】之前相似的处理经验,最后,【对比】两者特点,基于旧的方案修正和改进。
归纳一下,快速处理问题的流程为:【解析】——【调用】——【对比】
一、解析
解析是处理所有问题的第一步。像其他答主提出的“看透对方的意图”,只是【解析】问题的一部分。
类比来说,【解析】的过程,相当于提取【关键词】的过程。当我们要检索一个问题,我们不可能把整个问题键入搜索框,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问题是独特的。然而,再独特的问题,也有普适性的部分。
二、调用
既然【解析】是提取【关键词】的部分,那【调用】就是用搜索引擎搜索。
我们的【经验库】就是我们之前所获得的所有的经验,每一个独立的经验我们称之为【经验元】。
因此,我们可检索的【经验库】越大,我们找到相似的经验的可能就越大。
比如,做数学题。别人比你做的快,并不是因为别人比你计算速度快,而是别人比你更快有思路。
为什么【题海战术】有效? 因为大量的习题极大地丰富了你的【经验库】,让你在【调用】的时候更容易找到相似的题,进而应用相似的方法。
不过这只是【经验库】的广度,还有深度。
比如,还是数学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就可以提高一个例题所应用的范围。
【经验库】的深度就决定了【经验元】能被多少【关键词】检索到,能被多少问题所【调用】。
三、对比
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和检索到的【经验元】有多相似。当然,相似度越高,我们所需要做的修正和改进就越少。
【经验元】就好像一个模板,相似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这个模板解决,不同的问题套用不同值。【对比】的过程就是发现哪些部分可以直接套用,哪些部分需要修改等等的过程。
最终,只有需要修改的部分,才成为新的问题。
综上,要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反应更快,理清思路,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
1. 提高【解析】能力:分析对方意图,提取已知、未知条件,拆解成几个小问题。
2. 丰富【经验库】:不仅仅是获取更多的经验,还要使每个【经验元】适用更大的范围。
3. 最后【对比】不能算是一种能力,毕竟需要改进的部分几乎就是全新的问题,接下来就无法取巧了。但是,对于自己的【经验库】是新问题,对于别人的【经验库】就未必了。所以最后的情况多问问别人,会有很多启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