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0出头的马万平是白土岗乡泾兴村村民,也是宁夏兴源达农牧有限公司的“牛倌”。三年来,他和妻子海梅花一起打拼,也让自己家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宁夏兴源达农牧有限公司,马万平每天负责将牛从牛舍赶往挤奶厅,挤完奶再将牛进行“甄别”后赶往相应的棚舍。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头牛的健康状况,是马万平每天工作的重心所在。他告诉记者,每天和牛打交道,时间长了也有感情,照顾起它们来也格外用心。
马万平:“赶牛的时候看每个圈里有没有有病的牛,瘸的就及时给兽医上报,让兽医来及时治疗。我们赶牛的时候就尽量慢一点,让牛不要受到磕碰。”
凡事都有第一次,很多个第一次堆积在一起就是工作的经验。马万平一开始赶牛的时候,因为厂子大,涉及的圈舍比较多,常常会因为将牛赶混而被罚款。但功夫不负有心人,马万平通过不断向同事请教、提前思考赶牛时要开哪道门,相应的要关掉那道门,到现在为止,这些工作他做的得心应手。
马万平一家于2015年搭乘移民搬迁的顺风车,来到白土岗乡泾兴村,因为学历水平有限,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家里还有老人和三个小孩需要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紧紧巴巴。到2018年,白土岗乡周边兴建了许多大型牧场,加之政府对移民政策的倾斜,为马万平一家摆脱贫困带来了机遇。很快,他和妻子两人在宁夏兴源达农牧有限公司就业,并且有了两份可观的收入。
马万平:“我是从2018年进得厂子,当时的工资一个月3000块钱,一年也就挣个3万多块钱。现在慢慢干着公司的福利也多了,一个月现在涨到三千七八,一年也挣个4万多块钱,我们两口子一年能挣七八万块钱,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马万平的妻子海梅花和马万平在同一个公司上班,海梅花是一名挤奶工,同样作为“90”后的她勤奋、肯干、能吃苦,现在已是挤奶厅的带班班长,每月还能多领到300元带班费。
马万平妻子海梅花:“我对现在的生活挺满意的,我们两口子一起上下班,能照顾孩子,也能接送孩子上学,现在的收入也挺好的。”
生活总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曾经靠天吃饭、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的日子已经离他们远去。在新时代新的奋斗征程上,马万平两口子对未来充满了期望,想着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一一去实现。
记者:曹艳玲 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