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虾池塘养殖技术操作规程范围本技术操作规程规定了中国对虾(Chinese shrimp)养殖过程中养殖环境、养殖设施、放养前准备、苗种选择与运输、苗种驯养、养成管理、养殖排放水处理、收获和病害防治等技术环节。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测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本技术操作规程规定了中国对虾养殖过程中养殖环境、养殖设施、放养前准备、苗种选择与运输、苗种驯养、养成管理、养殖排放水处理、收获和病害防治等技术环节。一、虾池选址1、 高位池为了寻求更好的水源进行养虾,开始将目光转移到开敞性海区的沿岸。外海区的海水交换好,水质清澈,但风浪大,人们只好选择在不受风浪袭击的潮上带沿岸建造虾池,依靠动力提水养殖对虾。
这种虾池的池底高程比海区的最高潮位高, 被称为潮上带提水式对虾精养池,俗称高位池。水源水质好,取水容易在外海区的沿岸建造高位池其目的是为了取得良好的养殖水源,提高对虾养殖的成功率。所以海水水质是选择场址的第一考虑因素。应选择水交换量大,海水透明度大、清澈,周围没有工农业污染的海区作为建场的场址,海区底质以礁石或砂砾较好。开敞性海区风浪大,流沙现象严重,建造供水工程难度大,增加工程投资,所以在考虑海水水质的同时,应尽量选择风浪较小、取水容易的海区沿岸作为建场的场址。高位池通常建造防渗护坡,对建场的土质没有特别的要求。交通运输便利对虾养殖场的产品要用运出,许多生产资料要运进。作为一个生产企业,每年进进出出的运输量很大,便利的交通条件是规模化生产所必需的。建场的地方最好能选择临近乡镇公路。电力供应保证、方便高位池养虾属于高密度精养方式。水泵、增氧机的运转,场区的夜间照明及生活区的室内照明,每天都离不开电,且用电负载较大,特别在对虾养殖的中后期全天 24 小时不能停电。所以,选择场址时必须考虑电力供应的问题。最好由国家电网供电,使用管理方便,且成本低。海南省是受台风影响较大的地区,为确保养殖生产的正常进行,养殖场应自备两台功率与全场用电负荷相匹配的发电机组,以便在电网停电时能保证养殖场的正常供电,一台运转发电,一台备用。
淡水水源充足:由于高位池建在开敞性海区的沿岸,海水盐度通常在 25 以上,若养殖场附近有较充足的淡水资源,在对虾养殖中后期可加入淡水调节池水盐度,更有利于对虾的生长发育。2、 低位池地形、地貌和土质:海区的地形、地貌关系到虾场的建筑形式、投资规模和经济效益等问题。低位池的最大特点是虾池底部既低于当地海区的最高潮位线,涨潮时可自然纳水,但又高于海区的最低潮位线,退潮时可将池水排干。兼顾生产管理的方便和虾池的安全,场址应选择在风浪较小,潮流畅通的港湾或河口沿岸潮间带的滩涂。养虾场的土质最好为泥沙质或泥质,土壤酸碱度为中性。这类土壤凝聚能力和保水性能强,不易渗漏,干燥后不碎裂,筑堤牢固,有较强的抗风浪能力。土壤肥力适中,有利于饵料生物的培养。沙质土壤一般不适宜建造低位池,因保水性差,易渗漏,不易保持池水水位,且建堤闸难度较大,安全性差。如果土壤 pH 值低于 4, 也不适宜建造低位虾池,如果要在强酸性土壤或沙土的地区建造低位虾池,应敷设地胶膜或水泥护坡,以防渗漏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进入虾池。水文与水质查明当地海区的潮汐类型,历年潮差变化情况、流向和流速及风浪等情况,以便确定纳水方式、闸门的大小、数量及池底和坝的高程等。
水质是指水中的物理和化学性状,包括 pH 值、盐度、溶解氧、混浊度及各类无机营养盐含量等。海水的 pH 值 7.8-8.6,化学耗氧量不超过 3 毫克/升,溶解氧含量 4 毫克/升以上,不受化工厂、造纸厂、印染厂、电镀厂、农药厂、皮革加工厂等工业污染的海区均适宜建设养虾场。目前,我省个别港湾虾池面积过大, 超出了内湾海区的自净负荷能力,导致局部水域的富营养化,水质逐年下降。因此,建造低位虾池必须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开发,保证对虾养殖业与港湾渔业环境的协调发展。二、养殖池塘设计1、 高位池高位池的形状以圆形、正方形或近正方形较理想。养殖生产期间,开动增氧机后,由于增氧机叶轮对池水的推动,形成池水的环流作用,有利于对虾粪便及污物相对较集中地沉降在池塘的中央,使池塘四周较大范围的底部保持较清洁的环境,让对虾在其中摄食、栖息。单从池水的运动的和集污的角度考虑,圆形虾池是最理想的,但圆形虾池对土地的有效利用率低,施工难度较大,所以目前所建造的高位池其形状绝大多数为正方形或近正方形,虾池四角为圆弧状,圆弧半径为2~3 米。虾池的面积及深度高位池的面积以 8~10 亩为宜,池塘设计深度 2~2.5 米,虾池最大蓄水深度 1.5~2 米,既方便生产管理,又利于增加放养密度,提高养殖产量。
虾池堤坝高度应高出最高水面 0.5 米左右,避免晚间对虾受惊吓跳上堤岸而造成损失。特别是南美白对虾易受惊吓,夜间用灯照射或受人为惊动,其跳跃现象比其他虾类更为明显。进、排水系统进水系统:高位池的进水系统由砂滤井、水泵、进水总渠和进水口几部分组成。因外海区海滩的风浪较大,流沙较严重,海边提水工程设施的设计施工难度较大,所以每一个高位池对虾养殖场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大部分养殖场多采用在海边开挖大口径的沙滤井,将水泵的吸水管装入沙滤井中抽水,既可避免风浪对吸水管的袭击,且生产用水经过严密的过滤,防止海区中带白斑病毒的小型甲壳动物及其他敌害生物进入养殖池,对预防病害有积极的作用。若沙滤井的水量不足,可水平埋设塑料滤水管,增加水量。进水渠道:高位池养虾完全依靠动力提水,进水渠道为明渠,敷设在池堤的顶部, 渠道断面形状多采用“U”型或矩形。渠道底坡 1:300~1:500,渠道断面积的大小应根据养殖场日用水量、水泵的流量及渠道底坡来确定。进水明渠流经每个养殖池设一分水口,内设一闸门,可随意调节进入养殖池的水量。排水系统:高位池的排水系统由虾池底部排水体、底部排水管道和排水总渠组成。
排水体设置在池底中央,排水口与池底埋设的排水管道连接,通到排水总渠, 这种排水方式称为中央排水系统,可有效提高换水时的排污效果。排水总渠的规格、流量应设计得稍大一点,以便能让多个虾池的排水能同时进行。防渗护坡工程:在外海区沿岸建造高位虾池的坡地多为沙质土,保水性差,堤坝受雨水冲刷和风浪侵蚀的现象十分严重。所以,高位池的建造必须采取有效可行的护坡防渗措施。高位池四边堤坝的内坡多采用铺砌水泥预制块或敷设地胶膜的方法进行护坡防渗,池底预先平整为锅底形,在上面铺设质量较好的聚乙烯塑料薄膜来防渗,薄膜上面回填 30 厘米的沙土作为薄膜的保护层和对虾的栖息环境。池塘底坡稍大些有利于污物的集中积聚,及方便收获后的清洗消毒。一般为 1:80~1:100。部分养殖场在高位池底部敷设质量较好的地胶膜,不再回填沙,这类虾池减轻清池消毒的劳动强度,养殖南美白对虾效果较好。但养殖斑节对虾的池塘,应在池底地胶膜上面回填 30 厘米的沙土,否则养殖效果较差,这可能与斑节对虾的潜沙行为有关。2、低位虾池的设计与建造养虾产量的高低与虾池的标准、结构以及虾场的布局关系十分密切。无论是对旧池进行改造或是新建虾池,都应符合高产养殖的标准和要求。虾池的形状若虾池设计有中央排水系统,虾池的形状最好设计成正方形或近正方形,有利于污物的聚集和排出;若虾池设计为边闸排水系统,虾池的形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