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新闻稿(修改版)

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圆满落幕

一一一外国语学院喜获数奖

为进一步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武汉轻工大学第11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从各学院的初赛选拔,到专家进课堂评审的复赛,直至现场教学示范课的决赛,历经两个月,终于圆满落下帷幕。我院青年教师谷颖荣获二等奖,孙文操和章柏诚荣获三等奖,同时外国语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

本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于11月28、29日在我校常青校区科教大楼举行。入围决赛的13位青年教师根据比赛要求,编写教案,积极准备。我院参赛教师着装典雅规范、精神饱满充沛,教态自然大方。通过生动的全英文讲述、丰富的肢体表现,有层次、重点地教授专业知识;并运用计算机等教学辅助设备,多媒体制作精美,信息量大,图文并茂,课堂气氛活跃;并模拟真实课堂,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具有启发性。最终,谷颖、孙文操和章柏诚三位教师脱颖而出,分获二、三等奖。整场比赛中,三位教师恰如其分的课堂驾驭能力,充分展示了我院新进青年教师较高的整体素质和扎实过硬的外语教学水平。

此次竞赛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各学院也组织青年教师团队前来观摩和学习,为青年教师相互学习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通过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对我院教师队伍和学术梯队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使其成为教学科研骨干力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彭浩 外国语学院

第二篇: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方案

花果畈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方案

2011年下学期

为了进一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新教材的需要,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根据学校教学、教研工作安排,经学校研究决定,准备在三十五岁及以下的年青教师中开展课堂教学大赛,现将竞赛活动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长:易巧星

副组长:殷小军

崔峰

王梦飞

周岳兰 组

员:各教研组长

委:周飞霞

卢四娃

范婷婷

二、比赛时间

2011年9月下旬

三、比赛内容

选取2011秋各年级教材内容。

四、参赛人员

2011年12月31日以前未满36周岁的在职教师(得过省、市、区级教学竞赛奖的教师除外)

五、比赛细则

1、所有参赛选手在9月20日以前上报课题,9月21日到教务处抽签决定比赛顺序。

2、各参赛选手务必在9月21日以前将教案交到教导处范婷婷老 师处。

3、课堂教学要求

体现新观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体现时代性。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要体现时代要求,多维度、多层次地进行设计,除设立知识目标外,还要设立德育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等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设立教学目标。

体现人本性。教师要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

体现开放性。教师的教学要拓展和整合课程资源。教师要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富有创新意识,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不同的教学模式,如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即改变过去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现在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体现互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体现情感性。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学习产生极大的热情,并从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

七、大赛奖励

本次大赛评奖分为数学、语文和综合学科三部分。采取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参赛者竞赛所得总分高低评出数学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语文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综合科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

请各教研组共同协作,参赛教师认真做好准备。

岳阳楼区花果畈小学

2011年9月10日

第三篇:青年教师培训新闻稿

让激情飞扬的青春在教学中流光溢彩

——2012年东区青年教师教育实践培训

2012年11月12日下午3点整,由攀枝花市东区教育局主办的“2012年东区青年教师教学实践培训”在攀枝花市第二小学多媒体演播室正式开班。培训班邀请了东区小学语文教研员陈友玲老师及和菊花、余汉蓉等几位资深教师担任本次培训的主讲人,东区三十余名青年教师参加了培训。

随着青年教师数量的增加,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青年教师唯有在不断的打磨和实践中去积累、总结才能更快成长起来。为了促进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教学方法等方面主动积极钻研,引导青年教师正确解读《新课程标准》及“512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让他们积极投身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东区教育局组织了此次为期一周的培训。

此次培训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集体备课、无学生上课等形式进行。在开班第一天的学习中,指导教师字字珠玑、干练精辟的宣讲使得学员们激情高涨,课堂氛围极好。尤其是在对“512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解读过程中,学员们积极思考,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各抒己见,精彩纷呈,提出了诸多有研究和探讨价值的问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组员的深入探讨中和一次次的磨课、一点一滴的积累中,青年教师们会一步步成长,在经历过几番磨练之后终能破茧成蝶。

第四篇:青年教师培养新闻稿

中疃中心学校举行青年教师培养“结对帮扶”启动仪式

为了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素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其业务能力的提高。3月10日下午,中疃中心学校在多媒体报告大厅举行青年教师培养“结对帮扶”活动启动仪式。仪式上,武伟校长作了重要讲话,详细阐述了青年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宣读了“结对帮扶”教师名单,同时对结对帮扶的新老教师提出了要求和期望。老教师代表与新教师代表分别上台发言表明决心:老教师表示会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兢兢业业,身体力行,给予新教师专业性的指导;新教师也表示会加强理论学习,虚心求教,积极进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快速成长。仪式最后,结对帮扶的教师分别上台签署《中疃镇中心学校青年教师培养“结对帮扶”协议书》。

此次活动的开展,为新老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平台,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毕业典礼新闻稿(修改)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2013届毕业典礼

“多年师生情,今昔恨别离。满堂祝福语,只赠学子行”。在这个毕业的季节,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2013届毕业典礼于2013年6月26日13:30,在天马讲堂隆重举行。参加本次典礼的有上海政法学院校长助理王蔚教授、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守芬老师、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袁胜育教授,我院全体教师以及全体毕业生。此次典礼由我院学生会主席许宏阳同学主持。

典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了序幕。到场的所有师生首先共同欣赏了毕业生精心制作的毕业视频“毕业纪念册”,视频再现了同学们在上政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了毕业生对母校、对学院、对老师的感恩与祝福。相较以往更令人温馨的是,毕业生们将自己的感想与祝福贴在了毕业季图片展的展架上,纪念他们那已经逝去4年大学生活。随后,党总支书记王守芬老师宣读了优秀毕业生名单。接着,在校生代表刘洋同学也向毕业的学长学姐们表示祝贺,并表达对他们真挚的感谢与深深的祝福。随后毕业生代表令狐露说出了他们经历了大一的纯真年代,走过大二的轻舞飞扬,告别大三的紧张忙碌,迎来大四的依依惜别的种种感慨,表达了对母校深深的感激之情。

接下来,老师代表周秋君老师、朱学勤教授、王蔚教授以及袁胜育教授都依次发言,不仅表达对毕业生们的衷心祝福和不舍之情,同时也给他们提出了最后的几点建议和殷切希望。希望他们在以后的工作道路上不停止学习、踏实做事、老实做人。典礼进行到最热烈的阶段,参加典礼的毕业生,身着黑色学士服,头戴学士帽,依次走上前台,出席的领导依次为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给予真诚的祝福并亲切地为他们扶正流苏。毕业生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一刻定格了他们的付出与收获。同时他们也向母校献上纪念品,珍藏着他们在上海政法学院的回忆。

最后,随着相机快门声的响起,典礼在毕业生与老师们合影留念中落下了帷幕,所有的不舍、感激、祝福、憧憬、和期盼都定格在了这一个个美好瞬间。“四年师友昨日成追忆,千里之行今朝正起航。”毕业生们即将踏上人生新的征途,愿他们谨记母校的校风校训,心系上政,不忘师恩,乘风破浪。带着美好的校园回忆和老师同学们的祝福越飞越高创造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

撰稿:陈

摄影:张欣宇、姚智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