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优质学校创建心得体会_创建新优质学校的经验_创建新优质学校经验介绍

核心提示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也是衡量城市幸福感的重要指标,更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在千年文化的浸润之下,绍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历来尊崇教育、重视教育。近年来,绍兴一直致力于加快新开发区域教育网点布局,推动越城区行政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向新建成区拓展覆盖和均衡发展。

自2018年6月绍兴市镜湖新区开发建设办公室挂牌以来,镜湖新区不断加强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以高质量的教育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添色。一座座新学校在镜湖新区拔地而起,宽敞漂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楼、一流的塑胶跑道、四季常青的校园绿化,无不彰显着新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成果。

这沉甸甸的教育大投入,不仅寄托着镜湖新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厚望,更将助力绍兴教育优质均衡高水平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宏伟蓝图正在逐步成为看得见的现实。

资源布局一张网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提出: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如何才能实现这项目标?关键就在于义务教育在更大程度上达到优质均衡。

同大多数城市一样,绍兴存在着新老城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老城区名校多,教育资源集中;新区学校少,师资力量薄弱。把新的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在城市功能集聚与人员密集的区域,布局在镜湖新区等重点发展区域,并加快学校落地建设;进一步推动古城教育资源向新城覆盖,做好协调提升文章。

镜湖新区地处长三角“金南翼”,西邻杭州,东连宁波,北接上海,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是绍兴大城市建设的核心,是绍兴政治、经济、消费、文化、科技中心。教育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一个地方教育发展得好,社会文明程度就高,经济发展就更有后劲。因此,正在崛起的这一城市新区迫切需要名校和名师的“加持”来打造优质教育高地。

为补长教育短板,使教育资源布局、建设和镜湖新区的城市定位相匹配,镜湖新区自2018年6月实施新的管理体制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首位度的城市核心和地标性新城区”的总体要求,制订了镜湖新区优质基础教育专项发展规划,统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计划投资40亿元在全域规划新建12所中小学,并逐步改造提升原来学校的软硬件。这组亮眼的数字展现出镜湖新区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一线城市推行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就是很好的借鉴,既可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让更多孩子获得较高水平的教育资源,又可以缓解优质学校数量短缺带来的哄抢老城区学区房问题。”镜湖新区开发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镜湖新区不仅引进了本地的北海小学教育集团、鲁迅小学教育集团等,还将继续以更大力度更优惠的政策吸引上海、杭州等地的优质学校来新区办学。

教育设施高大上

打造公平优质教育样板,教育教学设施建设是基础,也是关键。

2021年秋季,鲁迅小学教育集团文源校区、北海小学教育集团梅山校区这两所位于镜湖新区的现代化、高品质全日制公办小学将迎来第一批学生就读。

北海小学教育集团梅山校区坐落于镜湖核心区域、市政府东南面,紧邻绍兴市文化中心、科技中心、体育中心等绍兴一流文体设施。学校总建筑面积34657平方米,建有300米环形跑道,硬件设施总投资超2亿元,按照目前国内最先进标准配置。

据介绍,梅山校区实行集团一体化管理,秉承北海小学教育集团百年名校的优良传统,围绕“教学小班化、课程国际化、设施数字化”,建立教育大生态圈,创设新型教学空间,推进项目学习样态,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校区以课程引领学校工作,开设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拓展课程,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学习动力,让每一个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北海小学教育集团也组建了优秀师资团队,助力梅山校区学生成长。其中,特聘特级教师何灿华、董建奋、徐洋法等担任教育顾问,由越城区五星级名校长领衔,从集团内、区内外选调省特级教师、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等骨干名优教师加盟。一流的办学条件,以及每班30人左右的小班化教学优势,将为镜湖新区教育腾飞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在建成北海小学教育集团梅山校区、鲁迅小学教育集团文源校区的情况下,今年,镜湖新区又将启动三所学校的建设工作。湖东小学,选址于后墅路以东、上菖路以南、运河以西、九曲河以北,总用地面积约4.02公顷,拟建总建筑面积42137平方米,设置班级42个,该项目预计2023年完成建设。站前小学,选址大庆寺路以东、香雪路以南、裕民路以北,总用地面积约3.53公顷,拟建总建筑面积42955平方米,设置班级42个,预计2023年完成建设。站前中学,选址站前大道以东、河流以西、裕民路以北,总用地面积约5.5公顷,拟建总建筑面积59977平方米,设置班级48个,预计2023年完成建设。

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让全区学校的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升级。优质的教育环境、良好的教育资源为镜湖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这些新建和规划中的学校新颖美丽,设施先进多样,让在镜湖新区就读的孩子们拥有了更好的教育条件,实现镜湖新区全市最高首位度城市核心和地标性新城区的目标指日可待。

软件服务再升级

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硬件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人们常以新鲜血液比喻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新生力量,而一项事业要进步、一个地区要发展,都少不了新鲜血液的注入与融合。

为引进优质教育新鲜血液,镜湖新区放大招了!

近日,镜湖新区开发建设办公室发布《镜湖新区优质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实施办法(试行)》,特设立“镜湖新区优质教育发展专项基金”,每年出资5000万元发展镜湖新区优质教育。

优质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将用于镜湖新区50平方公里区域范围内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公立幼儿园均衡发展,从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学校教育设施、办学经费补助、设立教师专项奖励经费、引进高层次教育专业人才、幼儿园等级创建奖励等六个方面制定了扶持措施。

该文件的出台,意味着“镜湖新区优质教育发展专项基金”的运行就此有章可循。

目标敲定,优质资源成重点引进对象——

全国和省级知名校长,具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班主任、省功勋(杰出)教师、省特级教师等荣誉或具有正高级职称,年龄在45周岁以内(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的在职教师为A类人才。具有省教坛新秀、省优秀教师等荣誉,年龄在45周岁以内的在职教师为B类人才。具有地市级教坛新秀、优秀教师等荣誉,年龄在40周岁以内的在职教师为C类人才。

诚意满满,镜湖新区“真金白银”再加码——

辖区内从市外新引进的各类名优教师,在适用越越区相关政策扶持办法基础上,再给予A、B、C类人才区级标准1:1配套的专项资金补助,对于特别优秀的名优教师(校长),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引进,并适当给予安家补助。

配套服务,教育教学基础设施不落后——

优质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在古城优质教育资源向镜湖新区覆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引进省外市外著名高校特别是著名师范类高校、长三角特别是沪苏杭知名中小学名校资源。每年将安排一定经费用于现有学校教育设施提升,新开办学校在越城区按标准拨付的开办费基础上给予适当补助。

奖项设置,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增设“教师专项奖励经费”,主要用于奖励教师专业成长、教育教学成果以及其他需要激励事项等。

教育升级,关系着镜湖新区的发展大计;暖心服务,是教育兴区的内生动力。如今,打造优质教育新高地的理念在镜湖新区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新区在努力让教育优势更优、特色更特、亮点更亮,让优质教育提高群众的幸福成色,绘就全区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

“全区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是‘空头支票’。镜湖新区实打实地投入‘真金白银’,体现出了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把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越城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镜湖新区将继续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把这片区域打造成越城教育新高地。完善、优质、多元的教育资源项目集中布局,将擦亮镜湖新区“金名片”,吸引更多优质、高端人才落户,镜湖新区的吸引力、承载力和归属感也将得到更大提升。

《镜湖新区优质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实施办法(试行)》摘要

为切实践行教育专项基金奖教奖学、发展优质教育的宗旨,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崇教尚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全新区上下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助推教育兴区的发展进程,特制定本实施办法。政策措施:

1.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对于引入优质教育团队托管公立学校的,托管费在越城区教体局按照同类别公立学校财政保障经费拨付的基础上,差额部分由专项基金保障。

2.提升学校教育设施

每年安排经费用于现有学校教育设施提升,原则上每年用于提升改造总经费不超过500万元;新开办学校在越城区按标准拨付的开办费基础上给予适当补助。

3.补助办学经费

加大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投入力度,在越城区教体局投入的生均公用经费基础上,再给予50%生均公用经费专项基金补助。

4.激励教职工

为进一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增设“教师专项奖励经费”,主要用于奖励教师专业成长、教育教学成果以及其他需要激励事项等。具体设置了集体荣誉奖、个人荣誉奖、教师考核奖、班主任考核奖、教育业绩奖等5项奖项。

5.引进高层次教育专业人才

辖区内从市外新引进的各类名优教师,按照A、B、C 类人才区级标准1:1配套的专项资金补助。给予市外名优教师、教育专家来镜湖新区设立的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每年5万元工作经费。给予学校返聘优秀教师每人每年10万元的补助。

6.奖励幼儿园等级创建

对新评上的省一级幼儿园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新评上的省二级幼儿园、市标准化幼儿园一次性奖励 10 万元,对新评上的省三级幼儿园一次性奖励2万元。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